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偏执

人格障碍的认知-知觉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看出中性动作中隐藏的深意,可能怀疑被临床医生伤害或欺骗,猜疑配偶不忠。

边缘型人格障碍:应激反应时出现偏执思维。

古怪思维

人格障碍的认知-知觉特征。

分裂型人格障碍:牵连观念体验,奇幻思维

限制情绪范围

人格障碍表示情感调节异常特性的心境特征。

强迫型人格障碍:喜欢使情绪表达理性化。

分裂样人格障碍:限制表达情感的范围;由于不想接触而可能延误就诊;可能表现冷漠。

愤怒和易激惹

人格障碍表示情感调节异常特性的心境症状。

反社会人格障碍:常表现出易激惹。

边缘型人格障碍:强烈的发作性的愤怒状态;可能反映创伤史和轻度解离症状。

偏执型人格障碍:常表现出愤怒。

过度情绪化和不稳定的心境状态

人格障碍表示情感调节异常特性的心境症状。

边缘性人格障碍:不稳定且紧张的心境状态,常与理想化和贬低他人同时发生;长期的烦躁不安很常见。

表演型人格障碍:肤浅且过度情绪化。

焦虑和紧张

人格障碍表示情感调节异常特性的焦虑症状。

回避型人格障碍:害怕被拒绝,不太可能不遵从医嘱,社会焦虑。

边缘型人格障碍:害怕被拒绝、分离和被遗弃。

依赖型人格障碍:当被要求做决定时,经历重大困难;试图在健康问题上求助于他人负责。

表演型人格障碍:对于严重健康问题或者困难情感的探讨变得焦虑。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度关注给问题提供一个“正确”答案。

偏执型人格障碍:经常表现出紧张、过分警觉。

分裂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对社会交往和体格检查感到不舒服。

冲动行为

人格障碍表示冲动控制异常的指标。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一开始努力表现出合作和吸引以从临床医生那获得想要的结果,但是反复出现不顾他人安全与不尊重他人权利行为,无责任感且缺乏懊悔之心;暴力和物质滥用常见。

边缘型人格障碍:冲动,反复发生的自我伤害行为,如割伤、物质滥用和药物过量,性乱交行为。

自大

人格障碍的认知-知觉特征。

自恋型人格障碍:自大感和需要被钦佩,人际关系上削弱他人,难以接受质疑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人的诊断。 常对羞愧表现激烈,对耻辱发怒。

自伤的证据(如,疤痕、烧伤)

可能出现。

危险因素

虐待史

基于不同类型虐待的文献报告,特定的人格障碍症状很普遍。 然而,当包括回顾性的自述数据时,在那些报告有虐待史的患者中,有明显症状的人格障碍的数量增加。[27] 研究需要阐明虐待和忽视很可能导致人格精神病理发展的具体机制,包括在不同障碍或者障碍的不同分类中作用的差别。[27]

虐待的类型,和可能与之相关的特定的人格障碍症状,包括:躯体虐待(增加反社会型、边缘型、依赖型、分裂样症状);性虐待(增加边缘型症状);儿童期忽视(增加反社会型、回避型、边缘型、依赖型、自恋型、偏执型、分裂型症状)。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很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有一级关联。 分裂型人格障碍比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基因关联更强。[38][39]

不利的父母养育作用

以严厉的惩罚和缺少父母喜爱为特征的家庭环境与成年期人格障碍有关。[40]

儿童期情绪/分裂性障碍

儿童期分裂性的表现障碍比其他情绪障碍与B类(表演型)人格障碍关联的可能性更高。

对于女性来说,儿童期情绪障碍与患C类(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增加有关。[4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