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 病)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5] 该病所累及的女性是男性的 8 到 9 倍,最高发病率见于 30 至 50 岁之间。[11]

在较少见的情况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因其他疾病导致的甲状腺损伤或破坏引起,例如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疗法治疗 Graves 病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头颈癌的放射治疗,或罕见情况下,暴露于有毒的联苯或间苯二酚等。[5] 浸润性疾病(例如结节病或血色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引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 亚急性肉芽肿 (De Quervain) 甲状腺炎通常会导致短暂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药物包括锂、胺碘酮、氨鲁米特、干扰素 α、沙利度胺、司他夫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抗 CD52 单克隆抗体。[5]

6% 的产后女性会患上可导致短暂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

病理生理学

T4 是由甲状腺产生的主要激素。它在靶组织中被转化成 T3。T3 可介导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结合核受体以及调节基因表达来刺激细胞的耗氧量和促进能量产生。[5] 当甲状腺无法产生甲状腺激素时,垂体会在负反馈机制刺激下提高 TSH 的分泌量。

在最为常见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呈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5] 大多数患者具有甲状腺素过氧化物酶抗体 (95%) 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60%)。[5] 膳食碘摄食量高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其原因是被认为使甲状腺更具抗原性。[5] 受影响个体患白癜风和 Sjogren 综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较高。[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在 1 型和 2 型多内分泌器官衰竭综合征中,可引起肾上腺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1 型)、卵巢衰竭、白癜风和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syndrome)。[12]

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胺碘酮含碘,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5][11] 锂会干扰甲状腺激素分泌。[5][11] 在存在潜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个体中,所有这些效应更加显著。[5][11] 在停用致病药物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常可逆。[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