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常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嗅觉减退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上感症状消失后,失嗅可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

鼻腔检查正常,没有任何感染炎症征象,占嗅觉障碍患者的66%。

  •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经验,而没有相关诊断性检查。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副鼻窦CT扫描: 正常 更多

嗅觉减退缓慢出现,反复发作鼻窦炎病史或有过敏原,反复鼻塞流涕,接近50%患者嗅觉减退波动,一般考虑传导性而非感觉神经性。[10]

鼻及鼻窦检查可见鼻息肉,前鼻镜亦可发现息肉,内镜显示有炎症。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全身应用激素: 全身应用激素后嗅觉减退应该有所好转
  • 副鼻窦CT扫描: 阳性发现包括以下几点:广泛性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增厚,广泛性筛黏膜增厚,全窦炎,鼻息肉,广泛性黏膜增厚(中上鼻道),中鼻甲气化影响鼻中隔。 更多

嗅觉减退缓慢出现,有反复鼻窦炎病史或有已知过敏原,反复鼻塞流涕,接近50%的患者有嗅觉波动,这种情况下一般为传导性的而非感觉神经性的。[10]

鼻腔检查可见鼻息肉,前鼻镜常可提示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一般与嗅觉减退无关;[10]鼻内镜下可见水肿征象。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中7-19为失嗅,20-34位嗅觉减退。
  • 全身应用激素: 全身应用激素后嗅觉减退应该有所好转
  • 副鼻窦CT扫描: 阳性发现包括以下几点:广泛性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增厚,广泛性筛黏膜增厚,全窦炎,鼻息肉,广泛性黏膜增厚(中上鼻道),中鼻甲气化影响鼻中隔。 更多

直接由头部外伤引起的嗅觉减退,特别是发生在额部或枕部打击伤,尽管患者常在一周或更久之后才察觉到嗅觉改变,但是这种嗅觉减退罕见可恢复,外伤引起的嗅觉减退的患者中接近66%为失嗅,33%为嗅觉减退。[10]外伤性嗅觉减退20-50岁男性多发,与易受头部外伤人群一致,需仔细研究神经外科手术记录或相关颌面部操作。

体格检查可发现头部外伤征象,鼻部检查正常除非有继发性损伤;鼻外伤发现(比如鼻背外伤移位,鼻中隔移位)可能提示有嗅裂直接损伤,或者由震荡伤引起,或引起继发性鼻及鼻窦病变导致传导性嗅觉减退。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MRI扫描: 可见嗅球、嗅束或下额叶直接损伤。[37] 更多
  • CT扫描: 颅底高分辨薄扫可见骨折。 更多

由外伤直接导致的嗅觉减退,虽然患者常在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察觉到嗅觉减退,66%患者为失嗅,33%为嗅觉减退。[10] 震荡伤性嗅觉减退可在外伤后一年内嗅觉有所恢复,仔细检查神经外科手术记录及相关颌面部操作。

体格检查可发现头部外伤征象,鼻部检查正常除非有继发性损伤;鼻外伤发现(比如鼻背外伤移位,鼻中隔移位)可能提示有嗅裂直接损伤,或者由震荡伤引起,或引起继发性鼻及鼻窦病变导致传导性嗅觉减退。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MRI扫描: 可见嗅球、嗅束或下额叶直接损伤。[37] 更多
  • CT扫描: 颅底高分辨薄扫可见骨折。 更多

年龄

嗅觉减退缓慢出现

头颈部及鼻腔检查一般为阴性。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更多

罕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化学暴露

突然暴露于有毒物质(比如磷火、氯气、金属粉尘、有机溶剂、酸雾、石油蒸汽、家居清洁剂);通常伴随鼻、眼有时有口腔及喉的灼热刺激;可能有长时间暴露于低剂量有毒物质的病史。

除非患者暴露于有毒物质后即刻就诊,鼻部检查一般都是正常的。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药物暴露

缓慢出现嗅觉减退;可能暴露于化疗药物、减充血药、安非他明、利血平、鼻眼净、吩噻嗪类、葡萄糖酸锌、过长时间使用鼻减充血剂;使用葡萄糖酸锌喷鼻后可能立即出现鼻腔烧灼感,随后患者出现嗅觉减退。[24]

头颈体查一般是正常的;使用葡萄糖酸锌喷鼻的患者就诊时除非刚使用过否则一般鼻腔检查是正常的。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头颈部放疗

发生在放疗后

鼻部检查一般是正常的除非患者在放疗后立即就诊。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嗅觉减退缓慢出现,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或定向力下降等症状。

头颈部检查一般是正常的

  • 认知测试: 记忆受损、书写困难,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运动障碍,执行功能受损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更多

嗅觉减退缓慢出现,出现其他局灶神经症状,可有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或姿势不稳等症状。

头颈部体查一般无阳性发现,除非其他帕金森神经症状已经很明显——例如,静止性震颤(头颈部较少见但可累计下颌和唇部),或运动迟缓(面具脸、眼球运动障碍);嗅觉损伤与快速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特别是步态异常。[32]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更多

前颅骨切开术

患者有因颅内病变行颅骨切开手术史,并且术后即察觉到有嗅觉减退。

鼻部检查正常,有明显开颅术瘢痕。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

颅面部操作

多数为因肿瘤病变累及前颅底手术史,患者在术后即察觉嗅觉减退。

鼻部检查随手术累及鼻及副鼻窦范围而异,是否有鼻部切口取决于是鼻内(内镜下)入路还是外部入路。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患者在鼻窦术后出现嗅觉减退且并没有随术后鼻内水肿消退而有所改善。若嗅觉减退有波动则可能与残存的炎症性病变有关,若没有波动,则可能有相关病变持续存在,可能是嗅裂瘢痕

鼻内镜下可见水肿样炎症病变或瘢痕形成,嗅裂可能暴露不佳,但是鼻腔一般有水肿、充血或瘢痕形成。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副鼻窦CT扫描: 冠状位副鼻窦CT平扫可见筛窦或嗅裂炎症(即;黏膜增厚或瘢痕形成)范围。
  • 全身应用激素: 全身应用激素后嗅觉减退应该有所好转

嗅觉减退可继发于由Wegner肉芽肿导致的慢性鼻窦病变;患者常抱怨有鼻塞、结痂及反复感染;鼻窦病变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发症状,随后可出现肺肾相关症状。[34]

鼻腔检查可见不仅鼻中隔包括鼻腔侧壁出现广泛痂皮;鼻腔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患者可有鼻中隔穿孔,亦可出现鞍鼻畸形。

  • 血液检测:细胞染色可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C-ANCA)。: 阳性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副鼻窦CT扫描: 阳性征象包括以下几点: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广泛性增厚,前后筛黏膜广泛性增厚,全窦炎,鼻息肉,广泛性黏膜增厚(中上鼻甲)。
  • 鼻活检: 血管炎性肉芽肿

嗅觉减退可由病变直接波及嗅神经上皮或继发于由结节病导致慢性鼻窦病变。 患者常抱怨鼻塞、结痂或反复炎症;鼻窦病变通常不是结节病的首发症状,患者常有肺部、皮肤或其他结节病相关症状;常有眼干口干症状(干眼症)。[45]

鼻中隔或下鼻甲可见浅黄色结节样黏膜下隆起;黏膜脆性增加可伴随结痂或出血;可见皮肤病变通常在鼻翼周围(冻疮样狼疮);腮腺、泪腺和颈淋巴结可见肿大。

  • 胸片: 可见肺门或气管旁病变伴随肺上叶浸润性病变。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副鼻窦CT扫描: 阳性征象包括以下几点: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广泛性增厚,上下筛黏膜广泛性增厚,全窦炎,鼻息肉,广泛性黏膜增厚(中上鼻甲),继发于瘤样结节的鼻中隔增宽。
  • 鼻活检: 非干酪性肉芽肿

嗅觉减退可伴随有眼干(干眼症)和口干(口腔干燥);可同时有关节炎症状包括关节痛及关节僵硬。

眼睛和口腔可干燥,但鼻腔检查一般是正常的,腮腺可增大或轻微触痛。

  • 血液检测:SS-A和SS-B抗体: 阳性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基础泪液分泌实验(希尔莫实验): 泪液产生减少
  • 下唇小唾液腺活检: 淋巴浸润

鼻窦肿瘤

鼻窦肿瘤的患者一般不会首次因为嗅觉减退就诊,更多的是鼻塞、鼻出血、疼痛、黏性鼻涕,嗅觉减退通常缓慢出现,单侧其他症状出现应该考虑肿瘤的可能性。

鼻腔检查特别是内镜下可见鼻腔新生物,伴随有水肿、脓鼻涕、息肉或痂皮形成;有时可超出鼻部范围,出现周围硬化,眼眶移位或眼球突出。

  • 鼻活检: 鼻活检可明确病理学改变。 更多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副鼻窦CT扫描: 常可发现新生物伴周围骨组织浸润。
  • 头部MRI扫描: 将肿瘤组织与脑组织和其他正常结构及阻塞性黏液分辨开来。 更多

鼻腔神经胶质瘤

嗅觉减退可伴随出血、流涕、鼻塞,症状可以是单侧的;晚期病变可能有眼球突出,眼肌瘫痪或颅内并发症。[46]

鼻内镜可见鼻腔红灰色脆性新生物。

  • 副鼻窦CT扫描: 冠状位扫描可见鼻腔软组织影,伴或不伴有周围骨质浸润,可继发性阻塞鼻窦腔。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 头部MRI扫描: 有助于鉴别眶内及颅内浸润范围。

嗅沟脑膜瘤

由于诊治延误发现时肿瘤一般相对较大(>4cm)。[46]患者有失嗅和精神症状,特别是抑郁、淡漠及精神运动性迟缓;尿失禁及步态失调为晚期症状;由于其出现极其缓慢,患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失嗅。

鼻腔检查可正常;可有抑郁或情绪意识改变和其他潜在神经症状(比如尿失禁、视神经乳头水肿、轻偏瘫).

  • 头部增强CT扫描: 硬膜外,均匀增强影挤压脑组织,可有颅底浸润。
  • 头部增强MRI: 硬膜外增强影不伴有周围浸润。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20-34为嗅觉减退。

X染色体突变影响女性;如果有失嗅存在,可能终身无法缓解。

表型多样化,可有个子矮小、生殖系统发育不全、蹼状颈、扁平胸、眼睑下垂、低位耳、多发色素痣、不能生育;心肾功能不全常见

  • 染色体核型: 异常X染色体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

Kallmann综合征

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和失嗅;出生时即有完全性嗅觉减退。[36]可有疲劳、呼吸困难症状(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青春期延迟,缺乏第二性征;肌容量和肌力降低,臀部和胸部脂肪分布。

  • 化学感觉测试: 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测试:7-19为失嗅。
  • 头部MRI扫描需特别注意嗅球有无异常。: 嗅球可以缺失直回扁平。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