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在美国和欧洲,乳糜泻是常见疾病。根据一些设计精良的研究,许多国家/地区已发现相对一致的患病率,汇总的全球血清阳性率和活检证实的患病率分别为 1.4% 和 0.7%。[1][2][3] 然而,尽管血清阳性率大致相同,但在南美洲、中东、土耳其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经活检证实的乳糜泻较不常见。[1] 除马来西亚和越南外,还缺乏远东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人群研究。[4][5]北美的患病率经数十年的上升,近年来乳糜泻的患病率似乎趋于稳定。[6]

女性略微更易患乳糜泻。[1] 在临床实践中,女性在诊断患者中占了几乎三分之二。在乳糜泻患者中,难治性乳糜泻的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但估计约为 1%。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首次接触麸质后不久的婴儿期,第二个发病率更高的高峰期是在 30 岁至 50 岁左右。尽管在美国诊断时最常见的年龄大约为 40 岁,但乳糜泻可于任何年龄进行诊断。[7][8]

无症状性乳糜泻是指血清学和组织学检查表明存在乳糜泻的证据,但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体征或营养元素的缺乏。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真正无症状性乳糜泻的比例,但据估计至少占到此类患者的 20%。

难治性乳糜泻是属于无反应性乳糜泻类型中的一种特异性诊断,定义为在至少 6 个月的严格无麸质饮食后,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异常持续存在,且无其他明显病因或淋巴瘤的表现。在乳糜泻患者中,难治性乳糜泻的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但估计约为 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