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随 RD 的性质而变。玻璃体病变是导致孔源性 RD 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脱水收缩作用(即正常的凝胶结构被凝胶和积液的混合物所取代)使得非结合水或游离水经任何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内,进而导致 RD。
有几个因素可促成玻璃体凝胶的结构变化。其中包括:
年龄
近视
外伤
白内障手术
眼部炎症。
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或后巩膜的炎性过程(例如 Vogt-Koyanagi-Harada 综合征)之后,可能导致形成渗出性 RD。其他原因包括血管异常(例如 Coats 病)、外科干预(巩膜扣带术、视网膜冷凝修复术或激光视网膜固定术)、脉络膜黑色素瘤以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其他类型的 RD 相比,该类型的视网膜下积液黏性更大(蛋白质浓度较高)。
出血性 RD 是由血液进入视网膜下间隙(例如由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受外伤后)所致。尽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又一重要原因,但是出血性 RD 通常是由外伤所致。其他全身性疾病包括恶血质 (blood dyscrasias) 和硬膜下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
对于牵拉性 RD 患眼,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外伤及既往手术史。在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导致增生膜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和机体的修复过程;对于外伤后和手术后的视网膜脱离,炎症和瘢痕形成(身体对致病因素的正常愈合反应)均为决定因素。浆液性 RD 的原因可能包括炎症、血管畸形、外科干预或某种类型的解剖异常(例如视神经小凹)。
孔源性 RD 的形成是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例如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导致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或多个裂孔的结果。然后,积液可通过玻璃体腔流经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内,一旦流入的积液容量超过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的去除能力,即迫使视网膜脱离延伸。玻璃体后脱离被认为是孔源性 RD 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然而,尚无术前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地区分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后劈裂。视网膜脱离的进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
裂孔的位置:上面裂孔的进展快于下面裂孔
裂孔的大小:大裂孔的进展快于小裂孔
其余玻璃体凝胶对视网膜的黏着力:黏着力强的进展快于黏着力弱的
患者头部和眼部的运动:这也很重要,因为不进行此类运动(与双眼修补类似)可使视网膜自发复位,但只是暂时的。
在牵拉性 RD 患者中,视网膜两侧表面的膜:1)附着于视网膜;2)具有收缩性。随着膜收缩,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分离。视网膜下积液属继发事件;作为从玻璃体传输至脉络膜的正常积液的一部分,该积液很容易充满因视网膜升高形成的间隙。
在浆液性和出血性 RD 中,视神经视网膜下积液将其与 RPE 分离。
RD 没有国际性定义或广为接受的正式分类。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结果区分亚型。
孔源性 RD
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是视网膜裂孔,然而通常由牵拉导致裂孔形成。视网膜下的积液来自玻璃体。[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视网膜脱离接近黄斑,显示典型的全层折叠由 F. Kuhn 医生和 R. Morris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牵拉性 RD
原因为可见的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较罕见的情况下,原因为视网膜下牵拉(通常源于玻璃体腔)。此外或单独情况下,也可出现视网膜缩短(视网膜内牵拉)。在其最严重的类型中,该情况是更广泛瘢痕形成过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一部分。不存在视网膜的不连续性。视网膜下的积液来自玻璃体。[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例糖尿病患者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 F. Kuhn 医生和 R. Morris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引起一处或多处视网膜裂孔。
渗出性 RD
原因为视网膜下液体积聚。可能是由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或后巩膜的炎性过程(例如 Vogt-Koyanagi-Harada 综合征)导致。其他原因包括血管异常(例如 Coats 病)、外科干预(巩膜扣带术、视网膜冷凝修复术或激光视网膜固定术)、脉络膜黑色素瘤以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其他类型的 RD 相比,该类型的视网膜下积液黏性更大。视网膜下的积液源于视网膜、脉络膜或脑脊髓间腔。[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与萄膜炎相关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由 F. Kuhn 医生和 R. Morris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出血性 RD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血液进入视网膜下间隙。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