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导致母体对 RhD 抗原致敏的高危因素包括:Rh 阴性母亲曾分娩 Rh 阳性胎儿;胎母输血;创伤性胎儿治疗和操作;胎盘创伤;流产(自然流产、先兆流产或人工流产);在既往或当前妊娠期内,发生潜在免疫性产科事件后未进行适当的 Rh 免疫预防(或给药剂量不足);以及多胎。

危险因素

母体 RhD 阴性状态

RhD 抗原具有高度免疫原性。 只有继承了 RhD 阳性父亲的 RhD 阳性胎儿能够使 RhD 阴性孕妇致敏,产生抗 D 抗体。

胎母输血综合征

胎母输血 (FMH) 较为常见,通过产前或产后初期的检查,可在 65% 的妊娠中发现。[13] RhD 抗原的免疫原性是其他 Rh 抗原的 50 多倍。仅需使用 0.1 mL 的 RhD 阳性胎儿红细胞对 RhD 阴性的孕妇致敏,就可能引起原发性免疫应答。

胎儿有创操作

少量 FMH (> 0.1 mL) 可能有潜在的致敏作用,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有 2% 可发生这种情况。 绒毛膜绒毛取样时,FMH 的发生率大约为 14%。 实施经胎盘脐带穿刺术时,发生率较高。[16]

胎盘创伤

不同程度的胎盘创伤都可能导致 FMH 敏化。

流产

先兆流产、自然流产、人工流产事件都能使 RhD 阴性妇女致敏。

经产

虽然母体对 D 抗原致敏产生的初次免疫应答一般较弱,但在以后的妊娠中,当抗原激发产生二次免疫应答时,可极大增强免疫应答。 因此,胎儿贫血和胎儿水肿的风险随着产次的增加而增加。[3][17][19]

Rh 免疫预防的疏漏

在既往或当前妊娠期内,发生潜在致敏性产科事件(例如未识别的 FMH)后,若未进行适当的 Rh 免疫预防(或给药剂量不足),会导致母体对 D 抗原致敏。

胎头外倒转术

对 17 项研究的 meta 分析发现,胎头外倒转术后,1% 的妇女会发生胎母输血(根据 Kleihauer-Betke 试验检测)。[20]

葡萄胎妊娠

在完全性葡萄胎妊娠中,RhD 同种异体免疫的风险较低,这是因为绒毛血管化缺失或不完全并且不存在 D 抗原。 相反,部分性葡萄胎应当视作致敏的危险因素。[16][17]

异位妊娠

曾经有报告异位妊娠后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中,有 24% 可在母体循环中检测到胎儿红细胞。[2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