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一岁,正常哭闹曲线峰值和男性看护。

年龄<3 岁

虐待性头部外伤少发于三岁以上,一岁以下高发。[11][12][13]

精神状态改变:烦躁/嗜睡/昏迷

脑损伤的神经系统体征。 临床上提示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升高。

临床发现与照护者提供的病史不一致

在发生虐待性颅脑外伤时,照护者提供的病史通常与医学发现不一致。照护者经常主诉无创伤史,或者提供一些不足以导致头皮或颅骨损伤或者所见程度脑损伤的轻微创伤史。[2][30]

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或剥脱

是诊断人为性头部外伤时最有帮助的诊断体征。[35][36][38] 该检查需要眼科医师来做,如条件允许,应行扩大的视网膜检查。[37][39]

其他诊断因素

无已知外伤史

通常没有创伤史或仅有轻微的创伤史,与所表现的脑损伤程度不符。[2][30]

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虐待性头部外伤常见的后果,极有可能与脑干损伤有关。[30][35]

癫痫发作

可能在脑损伤后立即出现或作为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

呕吐

可能在脑损伤后立即出现或作为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 临床上提示增高的ICP。

无肌张力

可能在脑损伤后立即出现或作为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

反射活跃或反射不对称

脑损伤的神经系统体征。

不明原因挫伤

当尚未学步的儿童出现瘀斑或者在非寻常部位(例如肛门区、生殖器、躯干或面部)出现瘀斑时,需怀疑遭受人为伤害。[34][45]

头围增大

一小部分病例于初级保健医师发现头围比变化时发现。

囟门凸出

囟门饱满或紧张,头围可能出现可记录的改变。 临床上提示增高的ICP。

长骨骨折

体检可发现虐待性长骨骨折。[30] 然而,许多虐待性骨折,例如后肋骨骨折和经典的干骺端病变(角骨折)通常没有表面挫伤或肿胀。

黏膜损伤或唇/舌系带撕裂

舌损伤不常见,但是黏膜损伤或唇、舌系带撕裂多见。

肛门生殖器体征和症状

出现不明原因肛门与生殖器体征(挫伤、静脉淤血、裂伤、撕裂、裂开、肛门扩张或持续出现分泌物或出血)需怀疑遭受人为伤害。[31]

危险因素

年龄<1 岁

虐待性颅脑外伤最常见于<1 岁的婴儿,2-12 周龄时发生率达到高峰。在>1 岁到约 36 月龄的儿童中,仍有病例出现。尽管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也有关于病例的描述,但受害者与施暴者的身体相对大小使得摇晃一名大龄儿童导致脑损伤所需要的作用力超过多数成人能施加的范畴。[11][12][13][14]

正常哭闹曲线峰值

数项研究已经证明了哭闹与摇晃之间的关联。这些包括关于犯罪招供的研究和揭示婴儿哭闹的常规峰值与诊断出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峰值年龄有关的研究。对于幼儿,似乎有其他因素会激怒看护人,例如如厕训练以及其他发育中的挑战。[11][15]

男性看护者

男性是构成伤害者的主要人群,孩子的生父和无亲属关系的男性看护者占据了最大的比例。[1][15] 该风险可能与男性普遍缺乏婴幼儿护理相关的接触和训练有关。

无血缘关系成年家庭成员

与由亲生父母照料的婴儿相比,由无血缘关系的成人照料的婴儿因损伤所致死亡的风险增高 47.6 倍。[22]

男性

大多数研究表明男性受害者所占比例略大。 这是因为对男婴社会定型观如不应该哭泣及应更强壮,对粗糙对待更耐受。[18]

社会经济因素

多种社会和经济应激源会让照护者无法耐心应对儿童的哭闹。这些因素包括照护者有虐待儿童史、照护者物质滥用、家庭暴力、年轻/单亲状态、诸如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贫困。这些因素的负担可能使一个原本合适的照护者对婴儿使用暴力,因为他们感觉婴儿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然而,在一些毫无明显外界压力因素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虐待性颅脑外伤事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