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女性、年龄大于 45 岁、有慢性疼痛(尤其是偏头痛和纤维肌痛)家族史、妊娠、外伤或慢性疼痛病史、急性背痛伴神经系统症状病史、恶性肿瘤病史、某些高危职业(包括医疗工作者、重体力劳动者、看管人和美发师)、失业史。

疼痛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

慢性疼痛综合征与持续大于3个月的疼痛相关。

生理共病

需要病史和完整的系统回顾,以确定可能与慢性疼痛主诉相关的病症,例如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在内的内分泌功能障碍、关节炎、慢性骨折、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和带状疱疹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症。颅脑损伤史对外伤后头痛患者很关键。

心理共病

近一半的疼痛疾病患者有相关心理或精神共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人格障碍。共患心理症状或精神疾病可对参与疼痛康复治疗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故应单独进行治疗。[29]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疼痛治疗心理学予以解决。

既往有过急性疼痛发作史

可能有急性疼痛发作病史,急性疼痛发作可使得患者容易发展成慢性疼痛综合征,包括背部疼痛伴腰部前屈受限、隐匿性起病的疼痛及放射至下肢的背痛。

疼痛导致日常生活困难

具有明显疼痛相关残障,以致不能进行日常活动或履行工作职责的患者更可能患有持续性慢性疼痛。[15]

肌筋膜性疼痛的诱发因素

在肌筋膜性疼痛患者中可观察到体力活动诱发的疼痛(反复过度使用)。可以通过职业治疗进行活动调整,解决诱发因素。

肌肉骨骼痛的诱发因素

在肌肉骨骼性(机械性)疼痛患者中观察到体力活动诱发的疼痛。可以通过职业治疗进行活动调整,解决诱发因素。

带状疱疹感染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在带状疱疹起病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发生在约30%的急性带状疱疹后患者中,约10%持续1年)。[11]

外伤或肢体制动史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可能出现在明确损伤或长时间肢体制动(例如石膏固定)后,可以分为I型(出现在无神经损伤的情况下;之前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II型(出现在特定大神经损伤之后;之前称为灼痛)。慢性头痛也可能出现在外伤史之后。

使用镇痛药

在服用镇痛药、曲普坦类、阿片类、巴比妥类或麦角胺类的患者中,镇痛药过度使用可能引起出现双侧、持续性头痛,头痛持续 8-24 小时。需要密切监测接受阿片类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因为约 25%-30% 会出现药物滥用行为。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等相关症状与肌筋膜性疼痛相符。

相关躯体症状

见于所有慢性疼痛综合征,但尤其在纤维肌痛中,相关躯体症状较为常见,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广泛性感觉改变、泌尿生殖系统障碍以及睡眠和情绪障碍。

肌肉触痛

肌肉压痛可能是肌筋膜性疼痛所致。

激痛点压痛

痛性肌肉痉挛处局部、非连续性压痛,见于肌筋膜性疼痛。激痛点注射可暂时缓解疼痛,且可改善主动性全范围关节运动 (ROM)。

紧绷肌带

紧绷肌带是肌筋膜性疼痛综合征中的关键体征,由可触及的收缩如绳索样的肌纤维群组成。

抽搐反应

在肌筋膜综合征中,有紧绷肌带点压痛和局部抽搐反应,局部抽搐反应是在物理弹拨紧绷肌带或向其插入针头后,紧绷肌带不自主收缩。

关节肿胀和压痛

关节炎性疾病所致肌肉骨骼痛。

压痛点

纤维肌痛患者在预定点触诊中有广泛压痛,预定点可能不在疼痛主诉区域内。对这些压痛点进行局部注射无获益。完成疼痛图可能有所帮助。[28]

其他诊断因素

慢性头痛的诱发因素

疼痛诱发因素在慢性头痛病史中很重要:例如,由应激诱发且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的慢性头痛发作与紧张型头痛相符,由红酒或咖啡因等诱因诱发的头痛可能为偏头痛。可以通过职业治疗进行活动调整,解决诱发因素。

持续时间小于或大于2小时的头痛

疼痛持续时间是慢性头痛病史的重要一部分:例如,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的头痛发作与慢性丛集性头痛相符,持续时间大于2小时的发作与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相符。

放射性疼痛

放射性疼痛可能提示肌筋膜活动性激痛点或神经根痛。

关节晨僵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诉关节晨僵。

长时间行走时疼痛,弯腰或坐下可缓解

可能与腰椎管狭窄相关。

关节痛

关节痛可能是关节炎性疾病所致。

烧灼样疼痛

灼痛可能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触诱发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触诱发痛意为将无害刺激感知为疼痛。

痛觉过敏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在痛觉过敏中,有害刺激产生的疼痛被夸大或延长。

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的慢性头痛

相关特征在慢性头痛病史中很重要:例如,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且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畏声的慢性头痛发作可能为偏头痛。有这些伴随症状的突发、急性、重度头痛可能需转诊至神经科并进行检查,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间歇性慢性头痛

在慢性头痛综合征中,间歇性头痛模式见于外伤后头痛和丛集性头痛。

双侧慢性头痛

镇痛药过度使用所致慢性头痛、紧张型、外伤后和慢性偏头痛。

单侧慢性头痛

丛集性慢性头痛,通常累及眼睛。

全范围关节运动(ROM) 受限

主动性ROM常常见于肌筋膜性和机械性疼痛;被动性ROM提示机械性疼痛。

直腿抬高疼痛或受限

神经病理性神经根疼痛。

肩胛带和骨盆带疼痛分布

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10年标准的广泛疼痛指数(WPI)和症状严重程度(SS)评分,存在慢性疼痛(>3个月)以及肩部和盆腔疼痛。[28]

对称性身体疼痛分布

见于纤维肌痛和风湿性多肌痛。

尽管治疗,头痛症状仍恶化

需要会诊转诊和进一步检查的预警症状

头痛伴头或颈的后部疼痛

需要会诊转诊和进一步检查的预警症状(例如可能的头部和颈部外伤或椎动脉夹层)。

疼痛肢体的过度肌卫

见于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及其他神经病理性疾病。

反射减弱或消失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沿颞动脉分布的压痛

当伴有头痛、视觉障碍时以及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中,可能需进行检查来排除巨细胞性(颞)动脉炎(GCA),这可能包括活检诊断和紧急治疗。 15%-20%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患有巨细胞性动脉炎;40%-60%的巨细胞性动脉炎患者患有风湿性多肌痛。

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45岁

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累及近 30% 的老年人。[3] 常见的老年人疼痛综合征包括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伴骨折和腰椎管狭窄。

女性

慢性疼痛感觉具有重要的性别差异,女性中的疼痛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更高。[13][14]

妊娠

可增加各种肌肉骨骼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风险。[1]

外伤或慢性疼痛病史

外伤或慢性疼痛、因疼痛缺勤个人史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家族史

与出现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相关,需要更积极的治疗。遗传因素会增加出现偏头痛和纤维肌痛的易感性。

伴有神经系统体征的急性背痛

在急性背痛患者中,有神经系统体征或放射性疼痛的患者更可能出现慢性疼痛。[15]

高危职业

例如一些医疗工作者(例如医疗助理、护士、牙科医生和脊椎按摩师)、重体力劳动者、汽车修理工、管家/看管人和美发师。

慢性疼痛在士兵中也很普遍。[16]

疼痛所致失业和以往工作变动亦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同时存在的人格障碍/心理困扰

病前心理困扰、抑郁、焦虑症、灾难化和躯体化。对情绪障碍和其他困扰的筛查应当成为慢性疼痛评估的常规部分,并将治疗建议纳入到疼痛治疗方案中。[15]

发现和治疗共存的心理疾病很重要,因为心理困扰可能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参与、功能康复和治疗依从性有负面影响。

共患人格障碍也可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疗。即使是在初级保健人群中,在一些患者样本中,慢性疼痛患者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可能颇为显著。[17][18][19]

疼痛相关残障

具有明显疼痛相关残障,以致不能进行日常活动或履行工作职责的患者更可能患有持续性慢性疼痛。[15]

吸烟

尼古丁可负面提高疼痛敏感性。[20][2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