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通过调整放射治疗的线束,使得外照射分割放疗更为精准,对正常脑组织暴露剂量更少,而肿瘤部位的剂量更高。然而,较传统的放疗,费用更加昂贵,且相关临床研究较少。[37][53]

光子放疗

质子(或其他重粒子)放疗能够准确照射肿瘤靶区,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很小。与立体定向放疗相似,这些肿瘤靶向治疗可能增加放射剂量。然而,仅有少数中心能够开展质子放疗。因此,尽管这种方法较为合理,研究较少是其局限性。[54]

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

很少有研究报道关于化疗在颅咽管瘤治疗中的作用。一项小型临床试验显示,对于难治性颅咽管瘤患者,皮下注射干扰素-α 可起到姑息性的获益效果,[55] 并且有进一步的研究报道,使用干扰素-α 的肿瘤内化疗能有效控制囊性颅咽管瘤,[56] 但此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然而,随着该疾病分子肿瘤学的发展,靶向于特定基因或特定基因产物通路的治疗已成为可能(例如上调 β-连环蛋白)。[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