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头痛

早晨加重,当天改善(颅内压升高体征)。[22]

通常可以通过呕吐缓解头痛。

恶心和呕吐

早晨加重,当天改善(颅内压升高体征)。[22]

呕吐发生时不伴有发热或者感染的其他体征,通常可以缓解头痛。[22]

其他诊断因素

行为变化

极低龄儿童可能无法表达其感觉,所以通常是家长描述其儿童行为的改变(例如易激惹、社交互动下降)。

复视

因为第六颅神经较脆弱。

眼肌麻痹

因为单侧或双侧第六颅神经衰弱可能导致侧方凝视困难。

前囟凸起

常见于年龄<2 岁的儿童中。

婴儿脑积水或肿瘤>6 个月引起颅内压升高的体征。[22]

视神经乳头水肿

继发性于颅内压升高。

眼球震颤

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的晚期或不出现。

头部倾斜

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的晚期或不出现。

共济失调

包括平衡障碍或手笨拙。

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的晚期或不出现。

辨距不良

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的晚期或不出现。

危险因素

年龄 3-8 岁

发病高峰年龄在 3-8 岁之间;但是也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9]

男性

男性患者比例略微偏高 (1.5:1)。[9]

与遗传性家族性综合征相关

有报告显示与下列疾病具有相关性:共济失调 - 毛细血管扩张、鲁-塔二氏综合征 (Rubinstein-Taybi syndrome)、Gorlin 综合征、Turcot 综合征和李弗劳明 (Li-Fraumeni) 综合征。[13][1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