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抑郁症阳性家族史、父母具有其他精神病变、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外伤史、女性、产后、共病精神障碍或慢性内科疾病以及邻里和社会不稳定等都是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悲伤和/或易激惹情绪

根据 DSM-5 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MDD),儿童须出现悲伤/易激惹情绪或者快感缺乏症状之一才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症。

在患儿中易激惹情绪可能和悲伤情绪一样都比较常见。

患儿必须至少在持续 2 周时间,几乎每天,并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出现上述情绪问题的同时,出现其他 4 种抑郁症状才符合 DSM-5 MDD 发病标准。

要诊断儿童或青年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则患儿至少 1 年内出现悲伤或易激惹情绪。

兴趣减少或缺乏乐趣

根据 DSM-5 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MDD),儿童必须出现悲伤/易激惹情绪或者快感缺乏症状之一才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症。

严重的功能缺损

在一处或多处功能区域(例如学校、家庭、社会坏境)造成严重缺损的抑郁症状才符合 DSM-5 重症抑郁障碍或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的标准。

无躁狂或轻躁狂发病证据

患儿应该没有躁狂或轻躁狂发病史。

无最近的伤恸病史

在重症抑郁障碍和伤恸之间有重叠症状。

其他诊断因素

注意力降低或犹豫不决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和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往往与学校表现变差相关。学校表现不佳应与缺乏工作能力无关。

在夏季学校放假时,可能会表现为用更长的时间阅读或记住所读的东西、不能跟上电视节目的节奏或者要求父母作出选择。

如果儿童有注意力不佳(例如,伴有 ADHD)病史,一定随着情绪障碍的发作而恶化,成为一个抑郁症状。必须是基线的变化。

失眠或睡眠过度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和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失眠可能位于开始、中间或结束阶段。初始和中间阶段的失眠是儿童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失眠形式。

睡眠过度通常在青少年中比在年幼儿童中更常出现。

食欲或体重变化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和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食欲可能变差或增加,伴随或不伴随体重变化。

过度疲乏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和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无价值感或过度内疚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儿童可能会有消极的自我感觉或过度内疚。

自尊心降低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抑郁症状。

感到绝望

DSM-5 为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

躯体主诉

尽管不是一项 DSM-5 MDD 的诊断标准,但过度的躯体疾病在更年幼的抑郁儿童中可能常见。

社交回避或朋友变化

抑郁儿童的常见迹象。

反复出现的死亡思想或自杀意念

DSM-5 为重症抑郁障碍列出的抑郁症状之一。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范围从死亡的病态思维到具有计划和意图的自杀意念。

更轻微形式的自杀意念更为常见。

增加的物质使用

抑郁症常与青春期物质滥用一同发生。

此外,某些物质已被证实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51][52] 根据 DSM-5 诊断标准,如果认为患者出现的症状与某种物质或药物直接有关,那么不应该诊断为重症抑郁障碍或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

危险因素

抑郁症的阳性家族史

抑郁症的家庭负担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单个最重要的预测因素。[29]

根据对双生和收养研究,估计遗传因素占抑郁症变异的多达 40%。证据还表明,抑郁症的遗传力在青春期的女孩中高于男孩。[30]

父母患抑郁症的儿童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 2-4 倍。[31]

母亲和父亲的抑郁症与孩子的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有关。[32][33][34]这会通过遗传和环境作用影响儿童,并与更多的婚姻冲突、教养较差和供养降低有关。[35][36]

其他父母精神病变

除了父母抑郁症,在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中还发现父母其他精神病变的高发率(例如,酗酒、物质滥用疾病、自杀行为、焦虑症)。[37][38]

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焦虑障碍)的个人病史

儿童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疾病高度共患。

30% 至 80% 的抑郁症儿童发生共患焦虑障碍,10% 至 80% 发生共患破坏性障碍。这些疾病最常见地合并抑郁症,通常在抑郁症出现之前发病。[39]

应激或外伤

应激和外伤触发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发作。遗传学证据已经说明了应激、创伤和遗传脆弱性之间的相互作用。[40]

女性

增加抑郁的易感性,特别是在青春期。

在青春期前,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抑郁症的两倍。[4]

性别少数状态

大多数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士、性向模糊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questioning, LGBTQ) 青年有相当的适应力,并从青春期成长为健康成人。然而,同性恋恐怖症和异性恋主义的影响可使 LGBTQ 和其他青年之间产生精神卫生的健康差距,导致较高比例的抑郁症和自杀意念。[41] LGBTQ 青年也有较高比例的滥用,也导致了部分差距。[42][43]

慢性内科疾病的个人病史

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中,抑郁症发病率更高。

高达 26% 的糖尿病患儿患有抑郁症,高达 30% 的哮喘患儿患有抑郁症。[44][45]

出生后状态

大约 10% 至 20% 的女性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46][47] 在美国,已发现高达 48% 的青少年母亲有抑郁症状(数据来自平均出生后 17 个月的调查)。[48][49]

邻里和社会不稳定

邻里不稳定、暴力以及学校和社区提供的资源贫瘠,与儿童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37][50]

免疫抑制药物(例如,皮质类固醇、干扰素)

皮质类固醇和干扰素都有可产生抑郁不良反应的文献纪录。

物质使用/滥用

抑郁症常常与青春期物质滥用并发。有证据表明物质滥用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并且有些物质会导致抑郁症状。[51][5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