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3][4]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7][18][42] 摄入酒精/毒物、[3] 既往胃部手术、[5][6][7] 危重患者[9]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0]

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

胃炎的非特异性症状。[3][30]

没有恶性肿瘤的可疑特征

恶性肿瘤的可疑特征包括消化道 (GI) 出血、贫血、早饱、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10% 体重)、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或持续性呕吐。[4][31]

如果有这些表现,提示胃肠道恶性肿瘤,而不是胃炎。

认为 60 岁以下人群患恶性肿瘤的风险非常低。[30]

其他诊断因素

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

胃炎的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30]

严重呕吐

化脓性胃炎的症状。[11][12][13][14]

急性腹痛

化脓性胃炎的症状。[11][12][13][14]

发热

化脓性胃炎的症状。[11][12][13][14]

反射异常或感觉缺失

在老年患者中,患者可能因慢性胃部炎症或黏膜萎缩出现与维生素 B₁₂ 缺乏和恶性贫血相符的症状和体征,或者出现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3][23][24]

认知障碍

由于胃黏膜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与临床维生素 B₁₂ 缺乏和恶性贫血相符的症状与体征。[3][23][24]

舌炎

患者可能由于慢性胃黏膜萎缩而出现与临床维生素 B₁₂ 缺乏相符的症状与体征,也可能表现为与恶性贫血相关的“火红舌”。[3][23][24]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患者可能出现其他相关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状(例如甲状腺疾病、特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白癜风、1型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4]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急性非糜烂性胃炎最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3][4]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使得易于发生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严重免疫反应伴胃黏蛋白降解、黏膜通透性增加,这直接对胃上皮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3][4]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5%-50%使用NSAIDs的患者有胃炎,但是只有10%-20%的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17][18]

增加患者发生 NSAID 相关胃肠道 (GI) 并发症风险的已知因素包括:消化道事件的既往病史(溃疡、出血)、年龄>60岁、使用大剂量 NSAID,以及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凝药物。[22]

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这反过来会减少胃黏膜血流,并使胃黏膜保护屏障作用丧失。[3] 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摄入酒精/毒物

酒精被认为是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酒精促进胃黏膜硫氰基化合物的消耗。[3][21]化脓性胃炎也与近期摄入大量酒精相关。[26]

一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罕见变异型气肿性胃炎,与摄入腐蚀性物质相关。[27]

既往胃部手术

既往胃部手术(例如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和幽门成形术)或胆囊切除术可能改变或损伤幽门功能,导致胆汁反流和胆汁反流性胃炎。[5][6][7][8]

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有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风险。[9] 发生机制不明,但是与黏膜血流减少和黏膜保护屏障缺失有关。[3] 临床发生严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48 小时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病增加了发生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风险,包括甲状腺疾病、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白癜风、1型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3]

免疫功能受损

化脓性胃炎与HIV感染和其他免疫抑制状态相关。[28] 腹腔-颈静脉分流术感染也可以导致化脓性胃炎。[29]

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血统

是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及维生素 B₁₂ 吸收不良所致恶性贫血的已知危险因素。[1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