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非伤寒沙门氏菌病是由肠道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而不是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英国下消化道感染最常见的分离菌是沙门氏菌肠炎型。[10]在美国与人类患病相关最常见的血清型依次是沙门氏菌鼠伤寒型,沙门氏菌肠炎型,和沙门氏菌新港型。[21]

病理生理学

沙门氏菌感染主要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也可以是水源性的。偶见食物制作者传播感染,药品或溶液污染也可致病。

病原体必须在宿主低PH值的胃内环境中存活。胃酸过少(婴儿可能发生)、恶性贫血或使用抗酸药物,可增加感染风险。经过胃部,病原体侵入远端空肠及近端结肠肠黏膜中。最初的宿主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渗入,接着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22]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临床症状如腹痛和腹泻。

引起临床症状所需的菌量大约在10^6。[23]摄入菌量越多,潜伏期可能越短,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24]10^2至10^3的菌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发病。例如,胃内低PH值患者(假设胃酸是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屏障)在进食少量细菌后也可发病。[23][25][26]

分类

改良考-怀二氏表分类法沙门氏菌[2][3]

沙门氏菌的分类复杂并且如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根据抗原特性来命名的熟悉名称在分类上已不再准确。沙门氏菌属目前只包括2个种类,肠道沙门氏菌邦戈沙门氏菌。大部分人类感染是由肠道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引起 。

肠道沙门氏菌有6个亚种(I,II,IIIa[前亚利桑那州的沙门菌],IIIb,IV和VI)。大部分人类感染是由亚种I型引起。值得注意的是,前亚种V型是现在的独立种类,即邦戈沙门氏菌

基于改良考-怀二氏表分类法肠道沙门氏菌有超过2500个血清类型。这些血清型是根据菌体O抗原(脂多糖),荚膜抗原和鞭毛H抗原而分化出来的。通常以首先发现该血清型的城市进行命名(如沙门氏菌海德堡型)。其余血清型根据定则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沙门氏菌的命名通常省略种名而采用血清替代(沙门氏菌新港型),但官方名称是肠道沙门氏菌新港血清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