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大多数的人类沙门氏菌病例(>95%)是由于进食被污染食品,特别是鸡蛋、家禽、绞碎牛肉、乳制品、农产品或花生制品。[21]消费者应该避免进食生或未煮熟鸡蛋。例如,自制色拉调味汁,饮料如蛋酒,提拉米苏也可能含有生鸡蛋;消费者应该询问食物中是否使用生鸡蛋,如有,避免该类食物。所有肉类(特别是家禽和绞碎牛肉)应当煮熟,例如,对家禽来说,加热温度应至少达到74℃(165°F)。[38]还有,乳制品如牛奶应该在使用前进行巴氏杀菌。因为蔬菜水果也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所以应当在进食前彻底清洗。制作食品的人应该遵循“干净、分开、烹饪、冷冻”的原则以协助沙门氏菌的基本预防。USDA: basics for handling food safely食品行业给予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学习机会,以降低食物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38]

除此之外,接触携带沙门氏菌的动物(爬行动物,如蜥蜴,青蛙,乌龟,蛇和龙蜥)可导致人类感染。[39]因此,人类在接触宠物,尤其是爬行动物后应当洗手。[40]假设有动物接触,应给予防止患包括沙门氏菌在内的感染性疾病的指导措施。[40]值得注意的是,看上去健康的动物仍有携带沙门氏菌的可能。建议不给宠物喂专用食品之外的其他食物或生食,也可降低其感染或携带沙门氏菌的可能性。[41]甚至处理宠物食物或治疗也与沙门氏菌感染有关,因此建议喂养宠物后洗手。[42]免疫缺陷或处于年龄两极的人群应当特别注意这些预防策略。

没有疫苗可对抗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所以迫切需要发展对抗侵袭性非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疫苗。[16]

二级预防

沙门氏菌病不应使用抗生素来减少二次传播,因为抗菌药物可能反而增加携带时间。减少传播最佳方法是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院内沙门氏菌病应使用标准预防措施管理以避免院内传播。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应根据规定处理。一项有关沙门氏菌院内暴发流行的综述发现近60%的流行是食源性的,建议加强关注食品处理过程,如训练食品工作人员,监测食物温度,不使用动物来源的生食。[93]

对患有沙门氏菌的卫生保健人员,专家建议他们在停止腹泻后可回归工作岗位,并注意良好的手卫生习惯。[29]然而,与高危人群(如末期AIDS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间隔24小时的2次粪便标本阴性才可回归工作。

食物处理者应当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此外,应严格遵循行业制定的温度标准。

卫生保健人员和食物处理者必须遵守当地指南。某些地区要求食物处理者2次粪便标本阴性(停止抗生素后)方可回归工作岗位。应当遵行当地公共卫生部门的指南。

当怀疑有食源性沙门氏菌病暴发时,应当联系当地卫生部门。有关可疑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评估指南可见WHO。[9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