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

一名 34 岁男性患者因“发热、寒战、头痛、干咳、肌痛、呼吸困难和腹泻3 日”到急诊科就诊。 该患者自述他在症状发作前 5 日,刚从一个最近报道到有 SARS 聚集性疫情的地区返回。 该患者血氧不足,初步胸部 X 线检查发现双侧有多发浸润灶。 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中度白细胞减少(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同时伴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转氨酶升高。 将患者隔离于负压病房中,其症状在接下来的 4 日内逐渐改善。 在发病第 5 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和腹泻,随后通过胸部 X 线检查发现有新的浸润病灶。 该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他被转至 ICU 病房,并开始进行机械通气。 随着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该患者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并在 6 日后死亡。

其他表现

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发热反应,这些患者可表现出不适感、缺乏食欲、谵妄,甚至出现跌倒并发骨折。[4] 婴幼儿和儿童表现为较轻的症状,其中 50% 伴有鼻溢液(流涕)。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