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预后不良的因素

与转归情况差(进入重症监护室或死亡)有关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存在并发病,如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心脏病等。[11][24][25][74][75]

表现为 LDH 水平升高、CRP 升高、中性粒细胞数量高 [24][74] 以及 CD4 和 CD8 淋巴细胞数量低[76] 也与独立的死亡风险增高有关。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生需要进行插管和机械通气的临床病情恶化的时间中位值是在出现症状后 8 日。[1] 最容易导致死亡的原因是脓毒症、ARDS 和多器官衰竭。[77]

2003 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暴发期间的病死率为 9.6%,其范围在 0% 至 40% 之间。[2] 年龄在 65 岁以上的患者的死亡率超过 50%。

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幸存者中,经常观察到残余肺功能降低、持续性的放射影像异常,以及长时间存在的心理后遗症和肌无力,尽管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78]

儿童(年龄 <12 岁)

儿童的临床症状较为温和,且临床病程也较短,与普通感冒类似。[37][79][80] 因此,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患者的预后较好,在被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的低龄儿童中,尚未报告有死亡情况。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