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强危险因素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妊娠、年龄>45~50 岁或新生儿、或免疫受损。

头痛

见于大约 90% 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 感染患者。

意识状态改变

可能可见,由脓毒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

其他诊断因素

发热

可能是菌血症或 CNS 感染的征象,尤其是在易感群体中。

可见于发热性胃肠炎,在有免疫能力的人群中,这是主要的感染表现。

腹泻和腹痛

见于发热性胃肠炎。

侵袭性李斯特菌病罕见于有免疫力的人群。在 5% 的健康无症状人群中,粪便培养可能为阳性,而在李斯特菌导致的发热性胃肠炎暴发中,阳性率高达 87%。[1]

当健康成人感染后有症状时,其临床表现与零星发生或流行发生的发热性胃肠炎相似。[5][13][14][35]

全身不适感

在年龄较大的成人和新生儿中,可见全身性和不典型的或轻微症状。

妊娠期流感样症状

在妊娠期,发热、关节痛、肌痛、头痛、疲乏、腹泻、呕吐、腹痛是李斯特菌病的常见表现。[2]

喂养不良(新生儿)

可能是这个年龄组中唯一的感染征象。

假性脑膜炎

可能见到提示假性脑膜炎的颈项强直。发病率低于其他病原菌导致的脑膜炎。[1][6]

颅神经功能障碍

在复杂性脑膜炎和脑干脑炎中,可能发生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缺陷。[6]

小脑体征

可见于脑干脑炎。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

可见于脑脓肿。

惊厥

通常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晚期。

低血压

可能见于感染性休克。

产热

李斯特菌导致的绒毛膜羊膜炎征象(例如产热)常见于新生儿感染病例。[2][4]

出血倾向伴出血

见于伴有 DIC 的重度感染。死亡率高。

心脏杂音

李斯特菌可能累及自体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更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危险因素

接触被污染的食物

李斯特菌可污染食物,因为其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生的、未煮熟的或处理过的肉和蔬菜;软奶酪;以及剩饭剩菜可能携带这种细菌。摄入细菌是主要、最常见的传播途径。[12] 必须注意手卫生,切割工具在使用后要充分洗涤。

年龄>45~50 岁

在年龄较大患者中,李斯特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和力,可导致脑膜炎、脑膜脑炎、脓肿、脑干脑炎、癫痫发作。[3]

妊娠

李斯特菌病常见于各个孕期的孕妇,可能表现为流感样疾病。[2] 感染还与流产发生率增加相关。[4] 婴儿脓毒性肉芽肿病导致的脓毒性流产(经胎盘传播,可导致播散性微小脓肿)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4]

新生儿

经胎盘传播、通过被感染的产道传播、新生儿门诊中的交叉污染是李斯特菌所致新生儿菌血症和脓毒症的途径。[2]

免疫受损状态

癌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皮质类固醇、移植、CD4 计数<100/mm³ 的艾滋病、脾切除术与细胞免疫受损呈强相关,因而是李斯特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因子。[1][18][19] 铁是细菌代谢和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在铁超负荷状态下(这也是免疫受损的一种形式)可以观察到感染。[5][34][36]

胃酸化能力受损

现已发现,在食源性疾病中,胃酸化能力受损(例如胃酸缺乏)可能是决定吸入的病原体是否导致感染的一个因素。[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