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一线治疗

初始治疗通常为口服铁(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网织红细胞计数应在 1-2 周时达到峰值,血红蛋白应在 3-4 周时出现改善(升高 20 g/L [2 g/dL]),同时血红蛋白在 2-4 个月后恢复正常,并且铁储备在 6 个月后恢复。[15]证据 B

植物和乳制品中的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需要酸消化。抗坏血酸(维生素 C)和肉可加强铁的吸收,钙、纤维、茶、咖啡和酒抑制铁吸收。[14] 当口服铁剂疗效不佳时,应考虑补充维生素 C。[1]

多达 10% 的患者存在胃肠不耐受。这种情况可通过更换一种每片含较少元素铁的剂型、服用液体剂型或与食物同时服用(尽管这样会降低吸收率)来改善。

口服铁治疗失败

对于已知缺铁但口服铁剂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口服铁剂的患者,可考虑静脉补铁。证据 B 在治疗与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和可能的心脏衰竭相关的缺铁性贫血方面,与口服铁剂相比,静脉使用铁剂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72][73][74][75][76][77][78] 对危重外伤患者静脉补铁并没有带来明显改善,因此不推荐对贫血的危重患者进行常规静脉补铁治疗。[79]

与不采用铁剂治疗相比,使用铁剂治疗术前贫血并未使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的患者比例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80] 一项研究报告称,围手术期静脉使用铁剂后,术后 4 周出现输血需求减少、住院时间缩短、铁储备恢复增强,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81]

蔗糖铁在孕期应用安全,一些研究显示其较口服铁更有效。[82] 一项研究提示在产后期静脉蔗糖铁与口服铁相比无获益增加。[83]

目前有几种可用的静脉铁剂。应尽量避免使用高分子量静脉铁,因为其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考虑使用其他任何铁剂剂型均是恰当的,没有发现哪种更有优势。[84][85][86][87]

大约 1% 的患者对糖酐铁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必须首先给予试验剂量。如果患者对糖酐铁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仍可以考虑对其使用葡萄糖醛酸铁,每周给药一次。静脉使用较新的铁剂剂型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相对较低。[88][89][90][91][92]

静脉铁治疗失败

静脉铁治疗无效则需检查有无持续出血,且应对诊断进行质疑。诊断 IDA 后必须进行相关评估以明确潜在病因。

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

如果患者有心血管功能受损,可以输注红细胞,但应注意避免过快补充红细胞,从而导致容量超负荷。[55] 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只能供给患者将近 250 mg 元素铁(可将血红蛋白升高 1 g),因此即使在输血后也需要进一步补铁。输血不推荐用于无症状患者。如果他们在活动后仍无症状,则推荐休息并治疗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指那些休息状态仍存在呼吸困难、胸痛或头晕者。有趣的是,一项关于在心力衰竭伴缺铁(有或无贫血)患者中静脉使用铁剂与安慰剂的随机研究显示,静脉使用铁剂疗法可改善症状,并可提高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90][9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