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自杀由心理、生物、遗传、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自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疾病,研究称,超过 90% 的自杀死亡者诊断有精神障碍。[14]

与自杀相关的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是重性抑郁障碍和物质滥用。[15][16][17][18] 不过,不同的精神障碍有不同程度的自杀风险。 特定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比较[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特定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比较摘自 Harris EC, et al. Br J Psychiatry 1997;170:205-228 [Citation ends].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躯体疾病也与自杀风险增加有关。有报告指出亨廷顿病患者、癫痫患者及神经外科术后的自杀率增加。[19] 与自杀风险相关的其他躯体疾病包括 HIV/AIDS、卒中、癌症(尤其是肺和上呼吸道、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淋巴网状系统、胰腺、前列腺和肾脏的癌症)、多发性硬化、消化性溃疡病、肾脏疾病、脊髓损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8][19][20][21] 无论是否有抑郁,睡眠障碍(包括梦魇、失眠、失眠亚型)都与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的显著风险增加相关。[22]有或无相应躯体疾病时的自杀风险比较[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有或无相应躯体疾病时的自杀风险比较数据摘自 Harris EC, et al. Br J Psychiatry 1997;170:205-228; McGirr A,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08;69:966-970; Harris EC,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1994;73:281-296; Anguiano LM.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uicide in cancer patients. Cancer Nursing. 2012;35:E14-E26 [Citation ends].

躯体疾病和自杀风险增加的关联被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并发精神疾病。例如,脑损伤可能是由物质滥用或自杀企图所致;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脑功能改变可能会导致心境障碍或人格障碍;残疾、缺陷及社会隔离可能会导致心境障碍。[19] 此外,绝症诊断可能导致患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提前结束生命。[23] 其他针对躯体疾病在对自杀作用的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各种精神障碍之后,躯体疾病和自杀企图之间仍然相关。[24][25]

对社会弱势、原生家庭不完整、父母患有精神病及童年躯体或性虐待既往史等自杀的危险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在青年人中。[26][27] 研究发现,父母曾经企图自杀或因自杀死亡导致子代自杀死亡的风险增加至近两倍。[28] 性取向也被视为自杀企图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自杀死亡增加独立相关。[29]有证据显示,最近丧亲可能增加风险,尤其是在年轻人中。[30]

自杀是惩戒场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经常被报道。作为整体而言,服刑人员比社区人员有更高的自杀率。一项关于囚犯自杀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指出,使用单间牢房、近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史、精神病诊断和酒精使用问题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8] 此外,有关监狱自杀的国际协会自杀预防工作组 (Associ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Task Force on Suicide in Prisons) 已确定了囚犯人群中自杀高风险人群的特征。[31] 预审囚犯的自杀风险与男性、年轻(20-25 岁)、未婚状态以及因轻微罪行(通常与物质相关)初次被逮捕相关。[31] 他们在被捕时通常处于迷醉状态,在监禁早期,或在临近出庭时死于自杀,特别是预计结果不好时。[31] 与预审囚犯相比,获刑犯人自杀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大(30-35 岁)、暴力罪犯以及已经被拘留较长时间(通常为 4 年或 5 年)。[31] 在这个人群中,自杀可能由与狱内其他犯人或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家庭矛盾或分手、或者与其法律地位相关的负面结果导致。[31]

某些职业可能有更大的自杀风险(例如英国的医疗和牙科专业人员)。[32] 然而,与有工作者相比,失业者自杀率往往更高。[33]

发展中国家的自杀危险因素可能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婚女性的自杀风险最高,而在发达国家,离婚、丧偶或分居男性的自杀风险较高。[11] 非西方国家的其他自杀危险因素可能包括社会动荡、经济不稳、致命手段容易获得(例如农药)、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缺乏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

获得致命手段会显著增加自杀死亡风险。美国全国死亡率回顾调查显示,家里有枪支时自杀可能性增加 28 倍(OR 27.9,95% CI 为 18.7 至 41.4)。[34] 自杀的最致命方法是枪杀,致死率约为 90%,其次是上吊、绞杀和窒息。[35] 药物过量和割伤是两种较不致命的工具,致死率分别为 2% 和 3%。[35] 自杀的其他方法是溺水;气体、液体或固体中毒;自焚;跳到移动物体前面或从高处跳下;机动车碰撞。

病理生理学

遗传和环境因素也与自杀风险增加相关。[36] 遗传和神经内分泌研究指出,与 5-羟色胺通路相关的因素与自杀行为有关。[37] 这些观察结果似乎与见于抑郁患者的 5-羟色胺异常无关。遗传研究集中在 5-羟色胺相关基因,包括色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转运体、3 个 5-羟色胺受体 (HTR1A、HTR2A、HTR1B)、ACP-1 蛋白质编码区(2 号染色体)及单胺氧化酶启动子。[37] 推测与自杀行为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酪氨酸羟化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多巴胺能系统(脑脊液高香草酸、多巴胺受体)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反应功能。[38] 一项 meta 分析显示,深部和室旁白质高信号与单相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企图有关。[39] 一项针对自杀患者进行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自杀者前额叶皮质的眶额和背外侧部分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部位与解决问题和制定复杂决策有关。[40]

分类

自杀

是指与内隐或外显的死亡意图相关的任何想法或行动。然而,有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与死亡意图无关的自伤事件。因该术语涵盖面较广,且临床或公共卫生特异性或实用性(如果有)较小,故该术语价值有限。我们不建议使用。

自杀意念

一般包括死亡相关的想法和幻想,或者沉思和先占观念,特殊情况下还包括自残死亡。个人经历的自杀想法强烈程度、清晰度和持久性越大,则认为其自杀死亡风险越大。

自杀意图

一个人对自杀死亡的承诺和期望。死亡意图是否强烈可能会反映在其对所选自杀方法致命性的相信度。与所选方法的实际致命性相比,这种相信度可能与个人的自杀承诺更为相关。个人感受的自杀意图越强烈,则认为其自杀死亡的风险越大。

自杀计划

是指一个人对即将发生的自杀企图的具体想法。可能包括方法的选择、获得方法的计划、对方法致死性的相信度、自杀的时间或环境,以及为死亡准备的任何其他行动(例如写遗书、立遗嘱、放弃个人财物或财产)。

一般情况下,经过预谋且考虑周详的自杀计划包括选择高致命性方法(例如枪支或上吊),以及计划在什么场所和时间自杀而不太可能被发现。此类计划通常表明具有高自杀风险。

自杀企图

任何与内隐或外显的死亡意图相关的目的性行动,与所选方法的客观致死性无关。既往自杀企图史会增加自杀死亡的风险。有时被称作类自杀 (parasuicide),但是,因为该术语模棱两可,我们不建议使用。

自伤

任何与内隐或外显的死亡意图无关的自伤损伤。自伤行为的例子有,令人情绪沮丧的事件发生后自焚/割腕,或者将自焚/割腕作为一种操纵或威胁的方法。在某些司法辖区数据收集可能不区分自伤时间与自杀企图,但是对持续性自伤行为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方案可能是特异性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