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 45 岁女性,在一家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公司工作了 12 年。她的工位靠近泡沫生产线,工作内容是检查新泡沫。其有 3 年阵法性咳嗽、喘息和胸闷气短病史。她最近发现,在因膝盖手术停工 6 周期间,她的症状明显改善,但重返工作岗位后 2 天内再次恶化。在接受询问时,她表示症状在周末结束时(不工作)略有改善,在休假时也有所改善。在工作期间,她曾因呼吸道症状而在夜间醒来,并且在过去 3 年间,治疗哮喘症状所需药物日益增多。既往无哮喘病史。她的一些同事也出现类似症状。

案例#2

一名 56 岁的男性从不吸烟,且没有既往呼吸道症状,在洗手间从事清洁工作时中不慎将漂白剂与氨水混合,几分钟内迅速出现胸闷、喘息、呼吸短促和干咳。他没有穿戴呼吸防护设备。

其他表现

已知导致致敏剂诱发性 OA 的致敏原超过 300 种,并且不断有新的致敏剂被发现。许多潜在的呼吸道刺激物质在高浓度情况下可能引起刺激剂诱发的 OA。工作中没有已知的致敏剂并不能排除 OA,但存在致敏剂应增加 OA 诊断的怀疑度。任何在工作时发生哮喘或哮喘加重的患者都应怀疑 OA。若工作中意外暴露后不久即出现症状,则刺激剂诱发性 OA 的可疑性增大。若变应性鼻炎和/或结膜炎的相关症状在工作期间加重,则工作场所中致敏剂引起哮喘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不工作时哮喘症状改善,特别是在离开几周(例如,休假或周末休息)的情况下,或者(不太常见地)在完成工作班次后几小时改善,则致敏剂诱发的 OA 的可能性增大。应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特定的客观检查。然而,在致敏剂诱发的 OA 患者中,可能仅在远离工作暴露数周后才有改善,或其症状已被哮喘药物治疗掩盖。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