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决策需权衡患者终身出血的风险及治疗的风险。只有从脑血液循环中全部清除病变才能降低AVM破裂出血的风险,部分切除或闭塞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治疗高度个体化,它取决于血管构筑形态、AVM本身的位置、患者年龄、并发症及各治疗中心不同治疗方法的相对风险。
对于AVM破裂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脑内血肿。继发于脑室内AVM(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脑积水可能需要行脑室外引流。
针对AVM本身的治疗应推迟到患者从急性出血期恢复后,以优化手术的条件,如果有必要可行分阶段治疗。
对功能区(控制语言、运动、感觉功能的大脑区域)具有源自颅内循环的深静脉引流静脉的巨大AVMs,应采取针对AVM引起表现对症治疗的保守治疗策略,如控制癫痫发作。
某些情况下,可采用姑息性栓塞以达到减少病灶分流量从而控制癫痫发作、降低局灶缺氧(血管盗血)的目的。
对于可治疗的患者,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血管内栓塞术
为完全清除病变,常需两种或更多方法联合运用。最好由多学科共同决定治疗的方法。干预后应行脑血管造影,以确定病变是否完全清除或计划下一步治疗方案。
小的AVMs如果其供血动脉容易到达,则可单独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必要时采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对AVM供应动脉进行详细的血管造影分析,是治疗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术前部分栓塞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特别是减少动静脉分流量,闭塞颅内动脉瘤及大的颅内动静脉瘘和闭塞深的供血动脉。
小的浅表的非功能区的AVMs仅需手术治疗,无需术前栓塞。大的AVMs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开颅暴露AVM,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环形切除病灶。利用双极电凝钳及显微剪刀处理病灶的供血动脉血管,直到引流静脉完全去动脉化。完成后,即可切除引流静脉移除病灶。术中神经导航常用来定位AVM病灶;另外,对于皮质表面的浅表动脉化引流静脉,可循其进入血管巢病灶。
大的AVMs通常需要择期、分阶段栓塞治疗,后续对残余AVM予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栓塞常于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实施。最常用的栓塞剂为快速聚合液体黏合剂正丁基丙烯酸丁酯(n-BCA)。一种被称为Onyx液体栓塞系统的新型栓塞剂已被研制。Onyx胶较少黏附且聚合缓慢,这些特征让血管巢的栓塞更易控制。[47]Onyx胶可在不同的浓度下使用,浓度越低粘度越小,从而可以渗透到更远端的病灶。栓塞剂逆流至供血动脉可导致卒中,且引流静脉早期闭塞或血栓形成可导致围手术期的AVM破裂。放射治疗前的栓塞主要有两个目的:(1)通过缩小病灶体积来提高放射治疗的可行性;(2)通过栓塞病灶血管构造的薄弱点,如血流相关动脉瘤或高流量瘘管,来降低放疗后潜伏期的出血风险。栓塞的目的是于构建一个紧密、稳定的病灶,优先选择栓塞AVM位于功能区的部分。
无法手术或手术整体风险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的AVMs,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必要时辅以栓塞。SRS利用以线性加速器为基础的放射外科术(LINAC)或“伽马刀”,能够精确地将高剂量放射线传递到颅内小范围靶病灶,同时避开周围的正常脑组织,也可以用于治疗AVMs。常行单剂量放疗。虽然是非侵入性的,但操作仍有风险。尤其是,LINAC放疗需2-5年的时间才能消除AVM,使得患者在这期间仍有再出血的风险。[48]SRS的成功率与血管巢的大小成反比。一般来说,直径小于3cm(体积<10cm^3)的AVMs适合行SRS治疗。大的病变应行阶段治疗,以3-6个月为间隔期,处理不同解剖位置的部分AVM。[49]前瞻性分期放射治疗的间隔期尚未明确。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对未破裂的脑动静脉畸形行侵入性治疗是有益的。对于没有出血表现的患者(<1%),其出血风险似乎被高估了,并且其治疗风险可能高于破裂风险。[18][19]一项国际性研究将未破裂 AVM 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仅采用内科治疗(即药物治疗),一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介入疗法(即神经外科、栓塞或立体定向放疗单用或联合治疗),旨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或症状性卒中风险,从而明确此类患者的最佳疗法。[50]该试验于2013年4月被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及卒中研究所(NINDS)指定的数据及安全监测委员会终止。此决定是基于该试验干预组的卒中及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达3倍。到随机试验被叫停时,已获得223位患者的结果数据,平均随访时间为33.3个月。药物治疗组中10.1%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而干预治疗组为30.7%。目前脑血管学术界仍在激烈讨论该项试验及其结果。支持者主张对所有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医疗管理,批判者则指出该试验在随机分组前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因此试验结果缺乏普适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潜在终身出血风险的疾病,本实验的随访期相对较短。然而,这项试验确实证明了未破裂AVM自发破裂风险是较低的(2.2%/年)。大多数研究中传统上归类为“未破裂”的 AVM 亚群还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多达 30% 的“未破裂”AVM 存在既往无症状性病变内微出血的证据,而此类微出血可能预示更恶性的病程。[51][52]目前正在对较新的成像技术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这一潜在亚群的界定能力。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