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在西方国家,志贺氏杆菌通常会表现为轻度的自限性疾病。不总是寻求医疗帮助,然而对疑似病症的确诊通常要依据粪便培养来进行。[2]

病史和临床检查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暴露于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粪-口接触,年龄 < 5 岁或 > 50 岁、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拥挤的居住条件、慢性疾病和前往疾病流行地区旅行。在 3 至 5 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发热性疾病。[2]对于儿童,可能还会伴有谵妄、热性惊厥,偶尔还会有假性脑膜炎。发热性疾病通常持续 12 至 24 小时。之后是腹部绞痛的发作和感染性腹泻。腹泻最初可能是大量的水样便,但由于主要受累部位是结肠,腹泻的量往往较少。[2]还可能报告里急后重。呕吐不常见。福氏志贺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通常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伴发热及进行性恶化的黏液血便性腹泻。

临床检查可能会显示血容量不足的体征(因饮食摄入差);饮食可加剧腹部绞痛。[2]可能存在广泛的腹痛及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正常或高亢。考虑为结肠中毒性扩张,因为志贺氏杆菌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结肠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 也是一个重要问题。[16]因此,临床发现儿童出现如嗜睡(由于贫血)或干尿布(由于无尿),应提高警惕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因为抗生素会加重 HUS,所以应就每个病例与传染病专家和其他专科医生一起做出诊断和治疗决定。粪便显微镜检和粪便培养为重要的一线检验手段。

粪便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特征和粪便培养来诊断细菌性痢疾。粪便培养过程是渐进式的。粪便样本悬浮在 MacConkey 琼脂中以识别非乳糖发酵菌种,例如志贺氏杆菌[2]然后使用更具选择性的培养基,之后在玻片凝集试验中与抗志贺氏杆菌血清发生凝集则进一步提示细菌性痢疾的可能。如果发现为非乳糖发酵菌,且根据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结果和玻片凝集试验认为可能是志贺氏杆菌,则行生化筛检可确认菌种。志贺氏杆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排泄物[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志贺氏杆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排泄物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Citation ends].

由于志贺氏杆菌是法定传染病,地方实验室应当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确诊病例,其再进一步报告给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或者同级国家机构。CDC: 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surveillance system[11][17]血清分型对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很有益处。[3][11]

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细菌性痢疾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升高,尤其在临床表现更严重时。[2]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能比较明显,伴血清尿素水平和红细胞压积升高。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6]因此,实验室检查如血涂片镜检(显示碎片细胞)可能对于寻找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有帮助。

如果怀疑中毒性扩张,则腹部 X 线可能有用。然而,大多数病例并不需要行腹部 X 线检查,因为在发达国家,细菌性痢疾最常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除非强烈怀疑为特发性炎症性肠病,需进行鉴别诊断。[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