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强危险因素为暴露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直接粪-口接触,年龄 < 5 岁或 > 50 岁、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拥挤的居住条件、慢性疾病和前往疾病流行地区旅行。

腹泻

最初为大量水样便。

可见血液和黏液。可能不是很大的量,因为主要受累部位为结肠。[2]

福氏志贺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通常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伴发热及进行性恶化的黏液血便性腹泻。

腹部绞痛

细菌性痢疾的常见特征。

发热

重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白细胞增多。[2]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特征

志贺氏痢疾杆菌 I 型相关。[7]

临床特征包括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的体征、体液潴留和高血压。[18][19]

严重出血罕见。神经系统特征包括易激惹、癫痫发作和精神错乱(由于脑血管微血栓、高血压、电解质失衡或尿毒症导致)。肠坏死或胰腺受累罕见。

其他诊断因素

里急后重

可能报告。

腹痛或压痛

可能存在广泛的腹痛及下腹部压痛。

血容量不足的体征

轻度自限性菌痢可能会引起血容量不足。福氏志贺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可导致更严重的血容量不足。

体征可能包括直立性低血压、黏膜干燥或皮肤充盈差。对于婴儿,尿布可能是干的。

肠鸣音增加

肠鸣音可能正常或增加。

呕吐

可能偶尔会报告。

假性脑膜炎

特别是在儿童中。

热性惊厥

特别是在儿童中。

谵妄或嗜睡

特别是在儿童中。

嗜睡还可能提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但并不是一定的。

危险因素

暴露于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或直接粪-口接触

志贺氏菌属可以在胃酸中生存,因此,少至 10 个至 100 个病原体即可引起感染。[6]可通过暴露于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或通过直接粪-口接触很容易获得。

细菌性痢疾也通过苍蝇传播。[11]

年龄小于 5 岁

估计 69% 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病例是 5 岁以下的儿童。[1]

幼儿最易感染,据估计,5 岁以下儿童占感染细菌性痢疾导致死亡的病例总数的 62%。[1]

年龄 > 50 岁

虽然健康的成年人往往迅速恢复,但老年人病情可能会加重,有时需要静脉补液,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1][11]

营养不良

在发达国家,志贺氏杆菌通常会引起轻度的自限性疾病。在志贺氏痢疾杆菌更流行的发展中国家,细菌性痢疾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这种情况在同时存在营养不良时会发生恶化。[12]腹泻的病程会延长,营养不良因疾病而不断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卫生条件差且居住条件拥挤

通常在一些机构中会爆发志贺氏杆菌感染,例如精神疾病患者收容机构、托儿所和监狱。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再加上较低的接种剂量,都是主要的患病原因。[2][3]

慢性疾病或免疫受损

糖尿病、癌症和免疫功能受损导致了细菌性痢疾相关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11]

前往疾病流行区旅行

旅行者腹泻的相当一部分归因于志贺氏杆菌[8][13][14]所获得的志贺氏杆菌菌种通常可能不同于在旅行者居住地所分离到的菌种,并且有更多的抗生素耐药性,从而导致长期、广泛的暴发。

男男性行为者

志贺氏杆菌可通过此途径传播。[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