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同儿童异态睡眠相关的因素包括非快速眼动异态睡眠的家族史,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DQB1*05 和 04 等位基因(梦游的危险因素),可能相伴的精神障碍(梦魇的危险因素)、相伴的精神类药物或酒精、发热、急性睡眠剥夺或非正常清醒-睡眠发生障碍、情绪应激和创伤性生活事件、强迫唤醒和未治疗的伴发睡眠障碍。

事件期间认知障碍(错乱觉醒、夜惊、梦游)

发作期间或发作之后立即发生,尤其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特点包括迷惘和错乱、反应变慢和语言障碍。

多动或暴力行为(错乱觉醒、梦游、夜惊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可能有目击人,或者事件发作后发现了一些特征,例如房屋内被弄乱或者有外伤。

发作时运动无能(孤立性复发性睡眠瘫痪)

自述发生于孤立性复发性睡眠瘫痪中。

事件中自主神经过度兴奋(夜惊)

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瞳孔散大、大汗可见于夜惊。

可能发生在梦魇中,相对少见。

失忆症

典型表现为患有夜惊、梦游及错乱觉醒的儿童无法回忆发作事件。

在梦魇之后发生的一些事件他们或许能够回忆并描述。

发作间期体格检查正常

在门诊的非固定检查正常。

其他诊断因素

不正常的行为及面部表情(错乱觉醒、梦游、夜惊)

在发作时或发作之后立即发生。

患者看起来迷茫、错乱而且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外伤的证据

这些外伤包括面部和躯干的创伤和瘀青。

它们提示梦游或者有另一种有多动或暴力行为的异态睡眠症,例如夜惊或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不常见于儿童。

危险因素

非快速眼动异态睡眠的家族史(错乱觉醒,梦游,夜惊)

家族史同梦游(非常常见)、错乱觉醒及夜惊有非常强的关联性。[33][34]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DQB1*05 和 *04 等位基因的存在(梦游)

据报道这些等位基因同发生梦游的风险相关联。[35]

精神类药物或者酒精

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异态睡眠共同的危险因素。

特别注意镇静类抗抑郁药和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会令梦游的发生风险增高,常规的唑吡坦及抗抑郁药同睡眠相关进食障碍相关联,抗抑郁药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可令非弛缓性快速眼动睡眠发生风险增高。[36]

某些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降压药可乐定)可导致快速眼动睡眠回弹、戏剧性和生动的梦境和梦魇。

对于稍大的青少年酒精易于引起异态睡眠症。

急性睡眠剥夺或者不规律的睡眠-觉醒计划障碍

可能引发觉醒障碍。但是,同儿童相比,这个因素同成人的异态睡眠症关联性更强。

对于易感人群,应被视为触发事件而非病因。

情绪应激和外伤性生活事件

可能引发觉醒障碍。但是,同儿童相比,这个因素同成人的异态睡眠症关联性更强。

对于易感人群,应被视为触发事件而非病因。

强迫唤醒

异态睡眠症通常报道为在从睡眠中强迫唤醒之后发生。

未治疗的睡眠障碍共患病

青春期儿童在接受对睡眠紊乱呼吸、不宁腿综合征或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治疗后,夜惊和梦游会消失。这表明这些伴发的睡眠障碍可能引发夜惊或梦游。[24]

各种各样原发性睡眠障碍,如夜间癫痫或睡眠紊乱呼吸可能引发觉醒障碍。[25][34]

尽管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在儿童中非常少见,它的出现可能提示发作性睡病的开始,特别是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 阳性且脑脊液下丘视泌素水平 (Hcrt-1) 极低的患儿。[21][40]

精神障碍的病史

潜在的神经病理学(特别是边缘人格障碍)可能同较大年龄儿童患有慢性甚至更痛苦的梦魇有关。[19][26][37][38]

发热

可能引发觉醒障碍。[39]

对于易感人群,应被视为触发事件而非病因。

月经前期(青春期女孩)

已有报道表明青春期女孩梦游和夜惊同经期有暂时联系。[4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