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AIP) 由胆色素原脱氨酶 (PBGD)(也称为羟甲基胆色烷合酶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 HMBS],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三个酶)缺乏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PBGD/HMBS 基因位于 11 号染色体上。已在不同 AIP 家系中发现该基因的多种不同突变。这些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剪接突变,以及插入和缺失。[4]

在大多数杂合子患者中,AIP 保持潜伏状态。 通过测量红细胞 PBGD 活性,或更可靠的是通过 DNA 研究,通常可在家系研究中确定这些人群。 一些杂合子患者在青春期后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非特异性症状。 这可能出现在营养变化(例如禁食、节食)、间发性疾病或接触某些药物或激素后。[5][6][7] 这些因素诱导了 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 (ALAS1)(肝脏中血红素生物合成限速酶)和细胞色素 p-450 (CYP) 酶的管家形式。CYP 为血红素蛋白,需要在肝脏中合成的大部分血红素。随着 ALAS1 的诱导表达,PBGD 的缺乏变得显著,且大量卟啉前体、δ-氨基酮戊酸 (ALA) 和胆色素原 (PBG) 在体内积聚。[2]

病理生理学

由于血红素合成在 PBGD 反应阶段受阻, ALA 和 PBG 合成增加则导致这两种卟啉前体(无色的)和卟啉在尿中的排泄显著增加。 卟啉呈红色,且 PBG 降解生成一种褐色色素(卟吩胆色素),往往导致出现深红色尿,这是 AIP 的一个标志性特点。 约 80% 具有 AIP 遗传基因者始终未出现症状,而其余人在其一生中可能仅出现一次或几次急性发作。[3]

症状是由于: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外周和自主神经病变

  • 精神表现

  • 抗利尿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会导致低钠血症。

AIP 的神经表现机制尚不明确,但血红素合成通路的某种中间代谢产物似乎具有神经毒性,且这很可能就是 ALA。[2]

分类

临床定义[1][2]

  • 有临床表现的 AIP:杂合子,有症状且胆色素原 (PBG) 升高。

  • 有生化表现的 AIP:杂合子,伴 PBG 升高,但无症状。

  • 隐匿性 AIP:杂合子,无症状或 PBG 升高。

  • 纯合子 AIP:罕见,见于儿童,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和发育滞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