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地理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多尿

通常有夜间起床上厕所的典型症状。

多饮

半夜起床喝水也是典型的症状。

其他诊断因素

低龄

通常在儿童或者青少年发病,典型的发病年龄为 5-15 岁。

不同的研究提示发病年龄不同。在小于5岁的儿童中发病率增加。[31]

体重减轻

起病时就可有体重减轻。

视力模糊

在夜间或者血糖波动时发生。

恶心和呕吐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腹痛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呼吸急促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嗜睡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昏迷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危险因素

地理区域

已经发现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人白细胞抗原(HLA)越来越多,提示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易感性基因型。[27]

地理区域造成的发生率的差异从中国的1/100,000到芬兰的38/100,000不等。[6]

遗传易感性

在一项研究中,在单卵双胞胎中,1 型糖尿病的一致率为 27.3%,在双卵性双胞胎中为 3.8%。[25]

已经发现第6对染色体上HLA等位点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家族遗传机制。[26]

DR4-DQ8和DR3-DQ2位点被认为是易感基因,在1型糖尿病中90%的患儿存在这两个基因。[26]

DR15-DQ6被认为有保护性。[26]

第11对染色体的胰岛素基因被认为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易感基因,占到了遗传易感性的10%。[26]

还有些基因位点与1型糖尿病相关。[26]

感染性病原体

有证据提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和人肠道病毒与1型糖尿病有关。[10][11][12]

饮食因素

在饮食因素中,婴儿期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保护性的。[13] 尚需要更多研究证明牛奶、早期添加谷物或者母亲维生素D摄入增加是否增加了发生1型糖尿病的风险。[14][15][16][17][18][19] 目前关于哺乳对1型糖尿病的利弊尚无统一观点。[28][2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