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隐睾症、FHx阳性、既往诊断为睾丸癌、睾丸萎缩和白种人。

20-34岁之间

发病高峰出现在20-34岁之间(80%的病例)。[7]

睾丸肿物

触诊可以评估肿物的位置、形状和质地。约55%的患者肿物出现在右侧。2%的患者出现双侧睾丸癌。[37]

肿物通常是无痛的(>85%)。约10%的患者主诉急性疼痛。[31]

其他诊断因素

睾丸外症状

当出现或不出现明显的原发睾丸肿瘤的表现, 5%-10%的患者出现睾丸外症状。[33]这些症状包括骨痛(骨转移)、下肢水肿(静脉栓塞)、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男性乳房发育症。

当腰大肌或神经根侵犯时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脊髓和中枢系统转移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

危险因素

隐睾

恶性的相对危险度是2-17倍。[13]

腹部和双侧均未下降的睾丸危险程度最高。

5%-10%的隐睾患者对侧下降的睾丸发展为癌症。[14]

在未下降的睾丸中,精原细胞瘤以主要肿瘤形式存在。[15]早期睾丸固定术对后续癌症风险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16]

性腺发育不全

促性腺激素反馈调节变化的关联具有提示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17]

睾丸癌的FHx

关于双胞胎和非特异性基因缺陷的研究证据仍然不确定。

但是父子型FHx显示风险增加了10倍,并且至少3个研究结果显示睾丸癌在儿子身上出现更早。[18][19][20]

睾丸癌发生风险从高到低分别是同卵双生、异卵双生、兄弟和父子。[18][19][20]

睾丸癌个人hx

既往合并睾丸癌的患者存在对侧睾丸出现癌症的风险。[21]

睾丸萎缩

可以继发于外伤、激素和病毒性睾丸炎。

考虑中高风险,但是只发生在年纪轻的时候。[22]

严重的外伤可能导致睾丸癌,但是关于输精管切除术后的证据级别较弱。

在接受乙烯雌酚治疗的母亲生出的孩子中发现,性激素的波动可以增加睾丸癌2.8%-5.3%的相对危险度。[23]

腮腺炎性睾丸炎已经被证实是一个间接发病危险因素。

白种人

目前白种人的发病率与非洲人和亚洲人相比是最高的。

在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发病率的1/3。[9]

化学致癌物和少精

化学致癌物与睾丸癌的关联较弱,它被认为是继发的危险因素。

接触农业杀虫剂或汽油行业工作经历与睾丸癌的发生风险存在争议。[4][24][25]

农村居民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生活在农村地区与睾丸癌的发生风险增高相关。[26]

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可能相关。[26]

腹股沟疝

与儿童疝相关。[15]

12号染色体遗传异常

在人类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检测到12号染色体短臂的等臂染色体,这可能导致了肿瘤的发生。[2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