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监测

诊断后需每周或每两周就诊一次,其后1年内需每2个月就诊一次。 开始治疗后需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并每3个月进行一次定量逆转录PCR(qRT-PCR)监测。 不能监测有效的分子标志时,应在发病、第3、6、12个月时进行骨髓活检,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直到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能够监测有效分子标志,且患者已获得最佳反应时,可不再进行骨髓活检。

qRT-PCR结果显示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下降3个log级)后,可每3月进行一次随访,并接受实验室监测。 如果BCR-ABL转录水平升高,需更频繁的监测外周血及骨髓以监测疾病进展。[15][45]

量化的BCR-ABL转录可以预测无进展生存率。 但是,多种BCR-ABL量化方法的应用,使不同实验室的结果难以比较。 一项国际项目正在根据国际量表统一结果报告。[46]

出现以下指标时,表明 TKI 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慢性期 CML 效果不佳或出现“警告性”效果:[15]

  • 3个月:未能实现骨髓 BCR-ABL:ABL<10%,分裂中期Ph+染色体未达到36%-95%。

  • 6个月: 未能实现骨髓BCR-ABL:ABL<1%,分裂中期PH+染色体未达到1%-35%。

  • 12个月:未能实现BCR-ABL:ABL<0.1%。

  • 任意时间:出现7号染色体单倍体或del(7q)。

需更严密监测这些患者。 进行血清伊马替尼水平及BCR-ABL突变的检测等适宜检查后,可考虑将TKI作为二线治疗使用。

出现以下指标时,表明TKI作为一线药物对慢性期CML的治疗无效。[15]

  • 3个月:未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或骨髓中分裂中期Ph+染色体>95%。

  • 6个月:未达到骨髓中BCR-ABL:ABL<10%,且分裂中期Ph+染色体>35%。

  • 12个月:未达到BCR-ABL:ABL<1%,或分裂中期Ph+染色体>1%。

  • 任意时间:分子生物学缓解、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或完全血液学反应消失;出现BCR-ABL突变或Ph+细胞克隆。

可参考基于相似概念的指南,对一线治疗失败而开始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1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