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确切的 FS 病因尚未确定。它通常发病于有长期(10 年以上)血清反应阳性,并伴有类风湿结节、淋巴结肿大、腿部溃疡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侵蚀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2] 95%~100% 的患者中 RF 呈阳性(通常高滴度),47%~100% 的患者中存在抗核抗体。FS 患者还通常有较高水平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为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7] 虽然这些血清学特征并不会单独导致 FS 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它们可能会缩短中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2][7]

导致 FS 发生的可能还包括遗传因素。HLA-DR4 抗原与 FS 密切相关。[8] 90% 以上的 FS 患者中 HLA-DR4 为阳性,而 RA 患者中阳性者为 60%~70%,健康白种人为 30%。另外,FS 患者具有过多的 DR4 纯合子,主要是 *0401 等位基因与该病的进展相关。[9][10] 但是,HLA-DR4 的确切遗传作用尚未明确,且 FS 很可能还涉及其他的遗传决定因素。

病理生理学

FS 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或外周血中细胞破坏增加,或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骨髓象检查通常显示细胞数目增加,伴粒细胞系成熟阻滞。[2] 通常认为中性粒细胞隔离和外周破坏增加是通过中性粒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或抗细胞表面抗原中性粒细胞抗体的作用而导致的。研究认为,粒细胞生成受损是由骨髓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粒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结合或 T 细胞介导的对骨髓前体细胞的免疫抑制而引起。[8][4][7][11][12]

最初认为 FS 患者的脾肿大会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数则研究显示,脾脏大小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并不相关。没有一种组织学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被隔离或在脾脏中被破坏。[12]

虽然中性粒细胞减少易使患者出现复发性细菌感染,但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也可能导致该问题的出现。如果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极低,则易发生细菌感染,但部分患者在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后感染仍持续存在。已经证实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伴趋化性和吞噬作用缺陷。[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