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全血细胞计数 (FBC)

检查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该病的显著特征。应是持久的(6 个月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检测可能需重复数次。

中性粒细胞计数 < 1 x 10^9/L (<1000/μL) 被归类为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并且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发感染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因此感染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可能因慢性疾病或脾功能亢进而引发贫血。可能因脾功能亢进而引发血小板减少症。

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并非 FS 确诊的必要条件。

结果

中性粒细胞计数 < 2 x 10^9/L (<2000/μL);贫血;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涂片

检查

如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则要求进行该项检查,有助于排除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其他血液病学原因,包括大颗粒淋巴细胞综合征。

结果

中性粒细胞减少,且无其他病理性细胞类型

血清 ESR

检查

非特异性升高是 FS 患者的典型特征。

该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结果

升高

血清 CRP

检查

FS 患者中可能升高,特别是有复发性感染时。

该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结果

升高

肝功能检查 (LFT)

检查

25% 的病例中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水平可能轻度升高。

结果

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升高

血清类风湿因子 (RF)

检查

约 95%~100% 的患者 RF 呈阳性,通常具有高滴度。

RF 参与导致粒细胞生成受损的体液机制,因为高滴度 RF 为持久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特征。[2][7]

结果

阳性和高滴度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血清抗核抗体 (ANA)

检查

见于 47%~100% 的病例中。如怀疑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肿瘤坏死因子所诱发的狼疮 (ATIL),也可要求进行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 ATIL 患者,双链 DNA 抗体也可能呈阳性,且为高滴度。

结果

阳性

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 CCP)抗体

检查

通常呈阳性。滴度高于无关节外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

结果

升高

腹部超声

检查

脾肿大较常见(90% 以上患者),但不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还会出现轻度肝肿大。

结果

脾肿大和/或肝肿大

腹部 CT 扫描

检查

超声检查不确定时可进行。

脾肿大较常见(90% 以上患者),但不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还会出现轻度肝肿大。

CT 还可能显示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某些恶性血液肿瘤中。

结果

脾肿大和/或肝肿大

胸部 X 线检查 (CXR)

检查

临床查体后如疑似感染,可要求进行该项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胸部感染表现。

结果

肺部实变提示感染

骨髓活组织检查

检查

尽管亦有细胞减少和有丝分裂池的报告,但通常显示为骨髓增生和细胞成熟障碍。

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以排除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其他血液学原因,如骨髓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结果

表现多样化

病毒学检测

检查

非常规检测,但可考虑用来排除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他原因,特别是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缺陷或机会性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结果

HIV 阴性、CMV 阴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