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小于 60 岁患者的生存率优于老年患者的生存率。[2]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工作组于1997年对816例接受初步支持疗法的原发 MDS 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定义出具体的预后标准。[42]IPSS 使用 3 个因素(血细胞减少细胞系数量 [1、2 或 3]、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 [<5、5-10%、11-20% 或 21-30%] 和细胞遗传学异常[良好、中度、或高风险核型]),将患者归类为 4 个 进展为 AML 或死亡的危险组:低风险、中等风险-1(INT-1)、INT-2 和高风险疾病。对于高龄患者,高风险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低于 6 个月;而低风险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达 5.7 年。[42]继发性 MDS 的预后较差。[10]染色体 5q31 缺失 (del(5q))、7 号染色体单体、11q23 和 TP53 突变均预后不良。[43]
1997 年 IPSS 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包括骨髓中原始细胞为 21%-30% 的患者,WHO 分类将该组患者归类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1]另一个局限是,中危核型危险类别中的细胞遗传学亚群的数量大,并且这些亚群实际预后意义呈多样化。尽管如此,IPSS可作为和患者及家属讨论预后的有用指南。
制订了修订版 IPSS 系统,以帮助解决其中部分问题。[18]这一评分系统包括 5 个变量:
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
≤2(0 分);
>2,<5(1 分);
5 到 10(2 分);和
>10(3 分)。
染色体核型:
极好(0 分):Y 缺失或 del(11q);
好(1 分):核型正常,del (5q)、del(12p)、del (20q),包括 del(5q) 在内的双重异常;
中(2 分):缺失 7q、+8、+19、 i(17q),和其他任何单一或双独立克隆;
差(3 分):缺失 7、inv(3)/t(3q)/del(3q),包括 -3/del(7q) 的双重异常,或三重异常;和
极差(4 分):复杂核型(≥3 处异常)。
血红蛋白水平:
≥10 g/dL(0 分);
8 到<10 g/dL(1 分);和
<8 g/dL(1.5 分)。
血小板计数:
≥100,000/μL(0 分);
50,000 到 100,000/μL(0.5 分);和
<50,000/μL(1 分)。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800/μL(0 分);和
<800/μL(0.5 分)。
把这五个值相加得到 IPSS-R 评分,之后根据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和总生存期分为 5 个组。首先在一组 7012 例原发性 MDS 患者中验证了 IPSS-R。5 个风险分组包括:
极低风险:≤1.5;
低风险:>1.5,>3;
中等风险:>3 到>4.5;
高风险:>4.5 到>6;和
极高风险:>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