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

一名 35 岁男性表现有迅速出现的剧烈耳痛和耳闷胀感症状2 天。 患者主诉耳漏和轻度听力下降。 患者称游泳后开始出现症状。 未诉有发热症状。 查体发现,外耳道呈弥漫性红肿。 他出现耳屏触痛,牵动耳廓时也会疼痛。 由于外耳道肿胀,仅可观察到部分鼓膜。 耳甲和耳廓外观正常。 颈部检查无淋巴结肿大。

其他表现

恶性或坏死性外耳道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或免疫缺陷患者更为常见。[1][4] 在恶性外耳道炎,其感染和炎症过程不仅累及到外耳道皮肤和软组织,还可累及到颞骨骨组织。[5] 如果不予治疗,可导致岩骨和/或颅底骨髓炎。[5][6]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假单胞菌属。[1][5] 患者通常表现有剧烈耳痛、耳漏和耳闷胀感,常规AOE治疗对之无效。根据症状发展阶段和侵犯范围的不同,患者可出现面神经功能减弱和其他颅神经异常症状。[1] 查体可见外耳道肿胀,外耳道底部有肉芽组织生长。[1] 诊断通常可根据 CT 或 MRI 扫描作出,可显示软组织和骨质破坏的存在。[5] 锝-99 或镓扫描可显示颞骨和/或颅底部位放射性同位素摄取增强。

耳真菌病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急性真菌性外耳道炎较急性细菌性外耳道炎少见。[1]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属。[3] 可表现有耳痛、耳痒、耳闷胀感和耳漏等类似症状。查体发现,外耳道皮肤肿胀和分泌物增多。出现黑色孢子提示黑曲霉为致病菌。[1][3] 通常可见到白色丝状菌丝。可借助于显微镜检查和外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明确诊断。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怀疑患有耳真菌病。[3]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抗菌素滴耳剂可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