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物治疗

许多针对血凝块周围的炎症反应以及新生血管膜的硬膜下血肿新生疗法正在得以研发。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已被提议用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炎症和血管生成的方法。[87] 虽然当前结果尚无定论,[88] 但几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89][90][91][92] 一项小型病例系列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对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有益。[93]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已被证明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的新生血管膜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一些小型研究显示,为减少手术需求和降低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使用了拮抗剂依替唑仑 (etizolam) 阻止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94][95]

氨甲环酸

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已被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6] 早期的病例报告显示,在该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得以缓解,且无需再进行手术干预。[96]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氨甲环酸治疗 (Tranexamic Acid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TRACS) 研究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期望评估该药物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优势,并在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评估该药对于抑制复发的效果。[9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