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苯妥英 : 负荷剂量 10-20 mg/kg(最大剂量 1000 mg),静脉给予,然后 4-6 mg/kg/日,静脉给予/口服,分 2-3 次给药,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或
左乙拉西坦 : 500-1000 mg,静脉给/口服,每日两次,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 3000 mg/天
一般给予患者 7 天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对于尽管已给予抗癫痫药物但仍出现迟发性创伤后癫痫(损伤后最初 7 天之后出现的癫痫)或癫痫发作的患者,建议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
既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或7d以上的昏迷病史的患者,易出现迟发性创伤后癫痫。[68][69]
在应用苯妥英时,应规律监测血清药物水平,将其维持在 40-79 μmol/L (10-20 μg/mL)。
左乙拉西坦是苯妥英的一种替代药物,副作用更少。使用此药时无需监测血药浓度。
首选降低颅内压治疗为抬高床头30°,对于脊髓不稳定或外伤的患者,采取反Trendelenberg体位。[36] 疼痛和躁动能增加颅内压力,所以镇静剂和镇痛药是有用的。[37] 对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麻醉药可能减轻呼吸作用的影响。[38] 采取过度通气,使 pCO₂ 处于 30-35 mmHg(采用连续动脉血气进行监测)可能对患者有益,但只能在迫切需要降低颅内压时短时间使用。[40]
对于减轻颅内压的次选治疗方案是高渗透性治疗,使用浓度 3.0%-23.4% 的高渗盐水,依据血清钠浓度 155 mmol/L 的上限,限制给药剂量。[5][41][42][43][44][45] 此外,还可采用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药,[46] 但如果血清渗透压间隙超过 18-20 mOsm/kg,应避免使用。[47] 部分专家还建议,如果要考虑使用甘露醇,血清渗透压不应超过 320 mOsm/kg。[48]
其他的治疗方式包括持续给予戊巴比妥药物使患者处于药物昏迷状态(需持续脑电图监测);[49] 通过血管内降温或外用降温毯诱导低体温,[51][50] 以及偏侧颅骨切除减压术。[54][53]
外科治疗适用于范围逐渐扩大和/或已出现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的形式由血肿成像和外科医生的偏好决定。[76] 手术方式包括小骨窗开颅(最少2个骨孔,用生理盐水灌洗及抽吸凝血块)、骨瓣开颅术(包括标准额颞瓣开颅、硬膜剪开及血凝块清除)、偏侧颅骨切除减压术(包括扩大额颞瓣开颅、硬膜剪开和清除血肿,不伴有骨瓣替换)。
当考虑有脑肿胀和/或其他脑实质病变时,常行去偏侧颅脑切除术及硬膜膜修补术。[77]
对于双侧硬膜下血肿,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如果两个血肿大小相同,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同时治疗两侧;如果两个血肿不对称,许多神经外科医生仅治疗较大或有症状的那一侧。在一项研究中,接受单侧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几乎是接受双侧治疗患者的 2 倍 (21.6% vs 11.5%)。[28]
尽管该项研究建议采用更积极的方法治疗双侧硬膜下血肿,但在指南建立之前,仍需进行更多研究。
在罕见情况下,硬膜外血肿可能出现在硬膜下血肿的对侧。尽管很罕见,但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因为在通过手术清除来缓解硬膜下血肿的压迫后,硬膜外血肿可迅速扩大。如果最初未识别出来,可能在手术后才会发现扩张的硬膜外血肿,当移除无菌巾后,发现患者硬膜外血肿侧出现瞳孔散大。因此,初始识别非常重要。多数硬膜外血肿与穿过棘孔的颅骨骨折(造成棘孔处的脑膜中动脉损伤)有关。对于任何累及棘孔的颅骨骨折,都应提醒神经外科手术医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以便可以迅速进行对侧开颅手术。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苯妥英 : 负荷剂量 10-20 mg/kg(最大剂量 1000 mg),静脉给予,然后 4-6 mg/kg/日,静脉给予/口服,分 2-3 次给药,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或
左乙拉西坦 : 500-1000 mg,静脉给/口服,每日两次,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 3000 mg/天
外伤后,一般给予患者7d预防性抗癫痫治疗。 对于迟发性创伤后癫痫(外伤7d后出现的癫痫)或给予苯妥英仍无法控制的癫痫患者,建议神经专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既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或7d以上的昏迷病史的患者,易出现迟发性创伤后癫痫。[68][69]
在应用苯妥英时,应规律监测血清药物水平,将其维持在 40-79 μmol/L (10-20 μg/mL)。
左乙拉西坦是苯妥英的一种替代药物,有效性相似,但副作用更少。使用此药时不需要监测血清药物水平。
首选降低颅内压治疗为抬高床头30°,对于脊髓不稳定或外伤的患者,采取反Trendelenberg体位。[36] 疼痛和躁动能增加颅内压力,所以镇静剂和镇痛药是有用的。[37] 对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麻醉药可能减轻呼吸作用的影响。[38] 采取过度通气,使 pCO₂ 处于 30~35mmHg(采用连续动脉血气进行监测)对患者有益。[40]
对于减轻颅内压的次选治疗方案是高渗透性治疗,使用浓度 3.0%-23.4% 的高渗盐水,依据血清钠浓度 155 mmol/L 的上限,限制给药剂量。[5][41][42][43][44][45] 此外,还可采用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药,[46] 但如果血清渗透压间隙超过 18-20 mOsm/kg,应避免使用。[47] 部分专家还建议,如果要考虑使用甘露醇,血清渗透压不应超过 320 mOsm/kg。[48]
其他的治疗方式包括持续给予戊巴比妥药物使患者处于药物昏迷状态(需持续脑电图监测);[49] 通过血管内降温或外用降温毯诱导低体温,[50][51][52] 以及偏侧颅骨切除减压术。[53][54]
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可能出现硬膜下血肿。在这种情况下,硬膜下血肿扩大导致脑内压增高,随后通过额外分流脑室系统的脑脊液 (CSF) 加以缓解。通过额外的脑脊液引流,脑室系统变得更小,而硬膜下血肿继续扩大。
对于该情况的治疗初始应重点强调阻碍通过脑室-腹腔分流的额外引流。如果分流是可调控的,建议将其调整到最高水平。如果该水平不够高,无法停止额外引流,或者不能调整分流,可将分流远端移到身体外部,并连接到可以更好控制引流的床边收集系统,包括选择完全阻挡分流。必要时应开始其他治疗。应寻求专科医师的指导。
苯妥英 : 负荷剂量 10-20 mg/kg(最大剂量 1000 mg),静脉给予,然后 4-6 mg/kg/日,静脉给予/口服,分 2-3 次给药,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或
左乙拉西坦 : 500-1000 mg,静脉给/口服,每日两次,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 3000 mg/天
抗癫痫药物的适应症包括:慢加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或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有些学者主张对于手术移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71] 然而,没有关于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使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72]
对于应用苯妥英的患者,应规律监测血清药物水平,将其维持在 40-79 μmol/L (10-20 μg/mL)。
左乙拉西坦是苯妥英的一种替代药物,有效性相似,但副作用更少。使用此药时不需要监测血清药物水平。
对于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有多种手术方式。[63]
硬膜下血肿钻孔穿刺持续外引流术的优势包括:可以床旁进行,快速,有效。 在床旁,手摇钻可直接穿至硬膜下腔并置管引流。[62][78][79][80]
尽管小骨窗开颅灌洗引流术同样有效,但对于慢性血肿合并血肿腔分隔,显著中线移位或急性出血的患者,不作为首选治疗。 操作过程中最少开2个骨孔,用生理盐水灌洗及抽吸血块, 同时置管引流。[81][79] 穿刺引流可减少复发及病死率,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概率。[65]
标准骨瓣开颅作为第二选择。 此种治疗方式相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特别是对于复发血肿或有血肿腔分隔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标准额颞瓣开颅,硬膜切开及血凝块清除。[82][83][84]
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作为第三选择, 可用于难治性、复发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分流管近端置于硬膜下腔。[85][86]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很少出现颅内压升高,因为患者多有严重的脑萎缩,脑组织周围空间会增加。 对于慢加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颅内压可能会增高,治疗原则参照急性出血。
首选降低颅内压治疗为抬高床头30°,如果合并颈椎不稳定或颈椎外伤,可采取反Trendelenberg体位。[36] 疼痛及躁动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所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37] 对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麻醉药可能减轻呼吸作用的影响。[38] 采取过度通气,使 pCO₂ 处于 30~35mmHg(采用连续动脉血气进行监测)对患者有益。[40]
对于减轻颅内压的次选治疗方案是高渗透性治疗,使用浓度 3.0%-23.4% 的高渗盐水,依据血清钠浓度 155 mmol/L 的上限,限制给药剂量。[5][41][42][43][44][45] 此外,还可采用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药,[46] 但如果血清渗透压间隙超过 18-20 mOsm/kg,应避免使用。[47] 部分专家还建议,如果要考虑使用甘露醇,血清渗透压不应超过 320 mOsm/kg。[48]
其他的治疗方式包括持续给予戊巴比妥药物使患者处于药物昏迷状态(需持续脑电图监测);[49] 通过血管内降温或外用降温毯诱导低体温,[50][51][52] 以及偏侧颅骨切除减压术。[53][5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