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创伤暴露与反应

人被暴露于死亡,受到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威胁,实际或威胁性暴力。[1]

暴露可以是通过以下方式中某一种:(1) 直接暴露;(2) 亲眼目睹事件;(3) 间接,得知近亲属或亲密的朋友暴露于创伤-如果事件涉及实际或威胁死亡,它必须是暴力或意外;(4) 反复或极端直接接触于厌恶事件的细节,通常是在职业责任的过程中,这不包括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间接的非专业暴露。[1]

侵入性症状

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是指非自愿地以一种生动而痛苦的方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一些方面(例如,闪回,侵入性的图像和感官印象,梦境/噩梦,自身或外在导致的情绪和生理反应)。

这样的病理性再体验引起强烈的痛苦和/或生理反应。

要做出诊断这些症状必须影响其功能。

回避症状

是指对创伤提示持续努力回避。

患者通常回避与该事件类似或相关的人、场景或环境。这可以扩展到更广泛地回避潜在提醒,如报纸,电视节目,或电影。

患者常常试图将与事件有关的记忆赶出自己的内心,并且避免思考或者谈论它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它的最糟糕的时刻。然而,许多患者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并拒绝自己接受这一事件。

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

指信念和情绪的改变在在创伤事件之后发生或加重。

这些变化包括体验积极情感和感受亲密关系能力的下降,持续负性/扭曲的信仰,关于责备歪曲的想法,损失重要活动的兴趣,及无法回忆起创伤事件的关键环节。

要做出诊断这些症状必须影响其功能。

唤起及反应性的改变

包括对威胁的过度警觉、过分的惊跳反应、易激惹、发脾气、自毁或鲁莽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问题。

要做出诊断这些症状必须影响其功能。

其他诊断因素

抑郁

通常共病。

酒精或物质滥用

许多人滥用酒精和一系列的药物,以应对他们的症状。

焦虑

通常共病。

危险因素

严重事故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事件的严重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3][24][25][26][27][28][29]

目睹校园暴力或家庭暴力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事件的严重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3][24][25][26][27][28][29]

自然灾害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事件的严重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3][24][25][26][27][28][29][30]

恐怖袭击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事件的严重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3][24][25][26][27][28][29]

刑讯逼供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事件的严重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3][24][25][26][27][28][29]

参战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参战人员中有 25% 至 30% 会出现症状。[31]

外伤性脑损伤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在伊拉克部署的士兵中,出现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即脑震荡)与回家后 3 至 4 个月内出现 PTSD 密切相关。[32]

挚爱突然死亡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与 PTSD 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23][24][25][26][27][28][29]

骚扰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遭到骚扰的人中有 25% 至 30% 会出现症状。[31]遭到袭击者伤害的人再次受到精神创伤的几率更高。

童年期受虐待会增加成年期受害和发生 PTSD 的风险。[33]

强奸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遭到强奸的人中有 25% 至 30% 会出现症状。[31]遭到袭击者伤害的人再次受到精神创伤的几率更高。

童年期受虐待会增加成年期受害和发生 PTSD 的风险。[33]

遭到袭击者伤害

归类为围创伤期危险因素。遭到袭击者伤害的人再次受到精神创伤的几率更高。

童年期受虐待会增加成年期受害和发生 PTSD 的风险。[33]

既往创伤

分类为创伤前危险因素。以前遭到创伤的人再次受到精神创伤的几率更高。

童年期受虐待会增加成年期受害和发生 PTSD 的风险。[33]

多个重大生活应激源

分类为创伤前和创伤后危险因素。相较暴露于单个应激源的人而言,受多个应激源影响的人面临更高的风险。[13][34]

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尤其是各种犯罪受害者)经历过不止一种事件。许多受害者经历过经年累月重复发生的事件(如父母施加的身体虐待、亲戚施加的性伤害、家庭暴力)。长期接触应激源与更高的风险和更复杂的临床现象相关。[35]

社会支持程度低

分类为创伤前和创伤后危险因素。相较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程度低的人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发生 PTSD 的风险通常更高。[12][13][36]

一项 meta 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已成为 PTSD 状态的最强预测因子之一。[12][13]

精神障碍病史

分类为创伤前危险因素。这些受影响的人出现创伤和 PTSD 症状的风险增加。在 15 岁之前患上行为疾病(如品行障碍发展为成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儿童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加。[37]

此外,PTSD 会增加出现精神障碍(即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药物滥用)的风险。88.3% 的 PTSD 男性患者和 79% 的 PTSD 女性患者有大约 1 种或更多种精神疾病。[29]

药物和酒精滥用史

分类为创伤前危险因素。受影响的人忍受创伤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 1.5 倍,因而风险增加。[29]

女性

分类为创伤前危险因素。女性面临的风险是男性的近两倍。尚不清楚这是否反映出女性易受伤性增加或经历不同类型的生活应激源。[38]女性更容易受到性伤害,而男性更容易遭受身体伤害和战斗应激源。

在遭遇事故、自然灾害或挚爱死亡等事件的男性和女性中,疾病的发病率差不多。[38]

较小的年龄

分类为创伤前危险因素。在暴露于灾难和创伤的人中,老年人比青年人面临的风险要低一些。[28][39][4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