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管理应该针对个体,以一个推荐的评估工具按月监测症状的变化。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其他因素,复诊的时间间隔会有所不同。
使用抗抑郁药特别是帕罗西汀的患者,应被告知潜在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撤药反应/戒断症状。服用抗抑郁剂的剂量应在 4 周内逐渐减少,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延长撤药时间。如果患者撤药反应/戒断症状较轻,应让患者放心并安排追踪监测。如果症状严重,应考虑恢复原来的抗抑郁药(或换用另一种半衰期更长的同类药物)并且在监测症状的同时缓慢减量。[64]
患者服用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应监测静坐不能、自杀观念,以及增加的焦虑和兴奋这些症状。如果发生显著或长期的静坐不能,需重新考虑该药物的使用。[64]
对评估自杀风险增加的患者,和所有在 18 至 29 岁年龄段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推荐高频监测,直到风险评估有所减少。[64]否则,其它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和不被认为是在自杀风险增加的患者,通常应 2 周后再次复诊,且此后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定期观察。[6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