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

关键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的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是否处于妊娠期、既往怀孕或与妊娠无关;近期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不良;精神科药物治疗的中断。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的程度对该个体而言达到异常,在一天中大多数时间出现,且很大程度上不受环境影响。

快感缺乏

在近乎100%的发作中存在。[60]

精力下降或疲劳感增加

在98%的发作中存在。[60]

自杀观念

在73%的发作中存在。[60]

丧失信心或自尊

常见症状。

不合理的自责或过度且不恰当的内疚

过度自责存在于98%的发作中。[60]

注意力不集中

在90%的发作中存在。[60]

其他诊断因素

精神运动性改变

迟滞存在于29%的发作中,激越存在于16%的发作中。[60]

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存在于56%的发作中,睡眠中断43%,早醒39%,睡眠过多存在于9%的发作中。[60]

食欲变化

食欲下降存在于49%的发作中,食欲增加存在于16%的发作中。[60]

体重改变

食欲改变通常、但不总是与体重变化相对应。体重下降存在于32%的发作中,体重增加存在于13%的发作中。[60]

强迫思维

一项针对37例患产后抑郁症妇女的研究显示,57%报告有强迫性思维,其中95%有攻击性思维。最常见的攻击性思维是伤害她们的新生儿或婴儿。强迫思维或强迫的存在与否、数量都与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无关。[58]

另一项研究报道中,41%的产后抑郁症的妇女存在攻击性的强迫思维,5%对孩子施行了攻击行为。

在无抑郁的产后妇女有6.5%存在攻击性想法。[59]

侵入性想法独立于应激相关变量。

显著的自伤或对孩子的忽视及不当对待

必须要评估自伤或伤害婴儿的风险。

轻躁狂或躁狂的个人史或家族史

产后抑郁症多在单相抑郁的背景下发作。然而,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在生产后发作情绪障碍很常见,且一小部分产后抑郁症发作是双相的。

随访56例转诊精神科门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54%被重新诊断为终生双相谱系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自知力缺乏。

一项研究称4%的发作存在精神病性症状。[60]这些症状极大地增加自伤及伤害婴儿的风险,特别是与婴儿相关的妄想或幻觉。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需当天紧急由精神科医师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1]

危险因素

情绪低落或抑郁、焦虑病史

情绪低落[10][17][18][23][24][25][41]或焦虑[17][18][24][25][41]在怀孕期间是产后抑郁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经历产前抑郁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升高5倍。[25] 经历产前焦虑的妇女风险升高3倍。[25]

发生于任何时期的重性抑郁病史均显著增加产后抑郁症的风险。[17][18][25][41]增加风险的水平似乎与之前抑郁发作的严重性及持续时间相关。

产后忧郁,或“婴儿忧郁”,与随继的产后抑郁症相关。[41]

近期应激性生活事件

近期生活事件与产后抑郁症强相关。[41]

社会支持不良

社会支持可根据支持的来源(配偶、朋友、亲戚)或支持的类型(信息、工具、情感)有多种定义。[18][41]

情感及工具支持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呈负相关。[10][17][18][19][20]在一个低收入黑人女性样本中,社会隔离感对产后期抑郁有较强的预测作用。[21]

怀孕期间的婚姻问题、缺乏伴侣支持与产后抑郁症风险增加中度相关。[18]

精神科药物治疗中断

在孕前或孕早期停止维持期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女性,较整个孕期持续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女性,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一项双相障碍妇女的纵向研究发现,产后突然停用锂盐治疗后症状复发急剧增加。[26]逐步减量复发的风险降低。

睡眠剥夺

研究提示婴儿睡眠模式与产妇疲劳以及产后新发抑郁症状间存在强关联性。已有治疗尝试通过干预减少在产后早期的睡眠剥夺。[34]

遗传易感性

有重性抑郁病史的妇女中,叠加产后抑郁症发作家族史的妇女有42%在第一次分娩后抑郁发作,相比家族史阴性的妇女有15%发病。[3]

一项澳大利亚双生子研究[31]报告在产后抑郁症症状差异中,有 26% 至 49% 与遗传因素有关,而在一项瑞典研究中,估计围产期抑郁的可遗传性在 44% 和 54% 之间,围产期抑郁的独特遗传方差为 33%(即,不考虑其他时候出现的抑郁)。[32]一项近期针对单相和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样本的研究表明,染色体1q和9p的遗传变异可能增加该人群对广义的产后情绪症状的易感性。[33]

孕期伴侣暴力

巴西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与心理暴力独立相关。[22]报告遭受身体或性暴力叠加心理暴力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最高。

产后轻躁狂

2项队列研究也发现第3天的轻躁狂症状可预测产后6周的抑郁症状。[27][28]在后一项研究中,产后第1周存在亚临床轻躁狂症状的妇女有40%在第6周发生抑郁。[28]

人格障碍

神经症的高得分[18][23][29]和自尊低得分[17][29]是产后抑郁症弱到中度预测因子。然而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人格特征或风格对产后抑郁症的发作构成特异的风险。[30]

分娩并发症

妊娠和分娩并发症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影响微小但有显著性。[10][17][18]

一项荟萃分析未发现剖宫产与产后抑郁症存在关联。[42]

社会经济水平低下

低收入、经济窘迫、失业、社会地位低下对产后抑郁症有小但显著的预测作用。[18][21]

研究还发现种族之间的患病风险存在差异,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的抑郁评分比白人高。[19][21]

年龄小于16岁

尽管孕龄在大多数研究中没有显现为一个突出的风险因子,一项针对16岁以下产妇的研究发现其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明显增高。[2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