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大于50岁和白色人种。

全身症状(例如不适、发热、关节痛、肌痛)

多数患者在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出现数月前就抱怨有关节痛、肌痛或不适。

头痛和头皮触痛(巨细胞动脉炎)

头痛和头皮的压痛是巨细胞动脉炎的特征。

视力改变(大血管)

一过性黑矇或无痛性视力丧失(经常被形容为好像有帘子遮住了眼睛)是大血管炎中的巨细胞动脉炎的经典表现。

视力丧失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性的。

视野中出现蓝色可能是视网膜缺血的早期表现,可以在大血管炎中见到。

上肢或下颌间歇运动障碍(大血管)

更常见于大血管炎。 上肢或下颌在反复活动后(如咀嚼后)出现疼痛。

由于肌肉方面查体是正常的,所以这一特征必须藉由病史采集来发现。

下肢间歇性跛行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炎无相关。

肱动脉脉搏不对称(大血管)

脉搏不对称常发现于肱动脉,例如在测量双侧血压时发现。

由于桡动脉和尺动脉是更远离心脏的小型血管,其脉搏不对称可能难以评估。

如果考虑大血管炎,应测量中心血压,因为此类患者的外周血压可能会有误差。

更常见于大血管炎。

血管杂音(大血管)

颈动脉杂音常可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听诊中发现,而不一定说明是血管炎。

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杂音较少见,对于大血管炎有更强的提示意义。

主动脉和股动脉杂音可能在听诊器施压过大时产生。

腹痛(中等血管)

痉挛性腹痛,特别是餐后出现时,提示可能是中等血管炎导致的肠系膜缺血。

当缺血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便血。

在老年人中,便血更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足下垂,腕下垂(中等血管)

中等血管炎引起桡神经或腓神经的梗死,从而相应地导致手无法过伸或足无法背屈。

多发单神经炎也可见于糖尿病,多由非炎症性血管病引起。

皮肤溃疡(中等血管)

大面积皮肤溃疡,特别是位于下肢时,可能是中等血管炎的表现。

体格检查时这些病变看起来与坏疽性脓皮病、分枝杆菌感染及抗磷脂综合征的皮肤表现相似。

病变均应通过活检来确定临床判断。

血尿(小血管)

肉眼血尿可能提示活动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当尿检发现合并蛋白尿时。

出血性膀胱炎或膀胱癌也是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血尿的另一重要病因。

更常见于小血管炎。

可触性紫癜(小血管)

可触及的紫癜是小血管炎的典型体征。紫癜样皮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紫癜样皮疹由法国巴黎Hopital Cochin的MD Loic Guillevin提供 [Citation ends].

出现在静水压最高的部位,一般是下肢和臀部。

皮疹出现之前可能会有皮肤烧灼感。

耳漏、耳痛或耳闷感(小血管)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的症状。

鼻部症状(小血管)

过敏性鼻炎是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常见特征。 也可出现鼻息肉、血性鼻腔分泌物和鼻塞。

鼻分泌物和结痂、鼻出血、鼻黏膜溃疡、鼻中隔穿孔及鞍鼻畸形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的特征。

鼻窦疼痛(小血管)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的症状。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第一阶段的表现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或哮喘。

喘息(小血管)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常见特征。 哮喘见于99%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

咯血(小血管)

咯血可见于小血管炎[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导致肺泡出血的患者,可以是某些患者的主要症状。 肺泡出血需通过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来明确。

危险因素

年龄>50 岁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疾病,在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中基本上不存在。[9]

白人血统

多种类型的系统性血管炎[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和巨细胞动脉炎]在白人中比在黑人和亚裔人中更加常见。[5][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