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监测

隐球菌性脑膜炎:

  • 应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已恢复的患者进行针对症状复发的密切随访。

  • 已被诊断感染HIV的患者应持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于近期确诊患隐球菌脑膜炎的未经治疗的 HIV 感染患者,推迟 5 周再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在 1 到 2 周开始治疗相比,前者与更高的存活率相关,对脑脊髓液中白细胞不足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82]

  • 在HIV感染患者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因免疫重构炎性综合征(概率约为每8例患者中有1例)的产生而变得复杂。[17]

组织胞浆菌性脑膜炎:[25]

  • 应于 1 月后、当两性霉素 B 替换为唑类抗真菌药物时、1 年时或怀疑治疗失败或复发时重复 CSF 分析。

  • 治疗应持续直至CSF异常均已消退且CSF抗原(且最初呈阳性的血清与尿液抗原也为阴性)为阴性。

  • 若最初的血清及尿液抗原呈阴性,则在治疗过程的第2周、第1个月及每3个月进行重复检测,并在治疗停止后至少6个月时进行重复检测。

  • 在疑似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患者中,也应进行抗原水平检测。

球孢子菌性脑膜炎:[10]

  • 最初每月重复一次CSF分析。

  • 若反应为满意水平,则终身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CSF检查。

  • 若成功治疗,则血清及CSF补体结合型抗体会下降。

念珠菌性脑膜炎:[60]

  • 因念珠菌性脑膜炎的高复发率,在患者所有体征及症状消退后,应提供至少持续4周的抗真菌治疗。

  • 停止抗真菌治疗前,应确保所有CSF分析及放射检查结果正常。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