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中,不良预后的最重要标志物为就诊时精神状态改变及高微生物载量(由定量CSF培养或CSF抗原滴度确定)。[71]低CSF白细胞计数与CSF开放压升高也与不良结局有关。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与慢性肾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血液恶性疾病有关,且不存在头痛及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51]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仍较高;在最近一项大型美国研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10周死亡率约为10%。[50]在较小选择性的研究序列中,死亡率更高,可高达26%。来自非洲和亚洲的研究报道 10 周死亡率为 20%至 40%,这些地区已经可用两性霉素 B 治疗。[71][99][100]以泰国、乌干达、马拉维及南非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HIV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2周死亡风险为17%,而10周死亡风险为34%。[17]慢性神经精神病后遗症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之后较为常见,并与颅脑影像学参数改变有关。[101]

组织胞浆菌性脑膜炎

约20%的患者初始治疗失败,高达40%的患者会复发。[25]

球孢子菌性脑膜炎

尽管临床抗真菌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球孢子菌性脑膜炎相关的致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当前死亡率约为30%。[10]如果治疗停止会有高复发风险,因此应该终身治疗。[102]

念珠菌性脑膜炎

念珠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取决于危险群组,死亡率可存在差异,其中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死亡率约为 10%,[40]而 HIV 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约为 30%。[54]念珠菌性脑膜炎早产儿的死亡率及神经发育障碍的概率高于匹配的对照组:分别为60%及28%。[103]

曲霉菌性脑膜炎

曲霉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较难,总体病死率近 70%;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生前确定特定诊断的可能性较高。[4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