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总体而言,避免真菌性病原体暴露并不现实,但是避免可能产生长期严重暴露(如接触到鸽子排泄物[新型隐球菌]或疾病高度流行地区的受污染土壤[粗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环境是合理的,对于免疫抑制患者而言这一情况尤其适用。

在HIV患者中,早期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预防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在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情况下,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进行初级抗真菌预防治疗可降低晚期HIV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但是这一预防对总体死亡率的影响仍不明确。[56]一项在晚期HIV患者中进行的初始预防研究正在东非进行。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仍是HIV相关隐球菌病的最佳预防方案。

在特定疫区(发病率﹥10例/100患者-年),在HIV感染且CD4细胞计数<150/mL的患者中,建议使用伊曲康唑进行组织胞浆菌病预防治疗。[57]在特定环境中的其他免疫抑制患者中,伊曲康唑预防治疗可能也适用。

在疫区的一项移植项目对伴有球孢子菌病高风险(移植前血清学试验结果为阳性,或存在球孢子菌病病史)患者使用氟康唑预防治疗。[58]但是这一方法未在实体器官移植受体中广泛进行。通常不建议对生活在疾病流行区的 HIV 感染者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初级预防。[59]

在选择性高风险患者群体中,抗侵入性念珠菌病的初级预防治疗适用。[60]长期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或骨髓疾病高风险患者以及在实体器官移植受体及选择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具有高发病率,可在这些患者中进行初级预防治疗。氟康唑及具有额外抗霉菌感染活性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已被用于这些情况中。在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幼儿(<1.5kg)中,结合氟康唑及口服制霉菌素的化学预防治疗被认为是预防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实践。[6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