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X连锁型SCID由共同γ链(γ-c链)缺陷引发。其余类型的SCID由多种常染色体隐性缺陷引发。特定的基因突变影响下述机制:[21][22]

  • 有毒代谢物积累引发的淋巴细胞凋亡(如:腺苷脱氨酶缺陷、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

  • DNA重排与修复机制缺陷(如RAG1或RAG2缺陷、Artemis/DNA交联修复1C[DCLRE1C]SCID、DNA连接酶IV缺陷、Cernunnos/XLF)

  • 特定细胞因子受体的信号转导通道缺陷(如,共同γ链(γ-c)缺乏、Janus激酶3(JAK3)缺陷、白介素-7(IL-7)受体α链缺陷)

  • T细胞受体(TCR)或pre-TCR信号转导通道缺陷(如CD3缺陷、CD45缺陷、ζ链相关蛋白[ZAP]70缺陷)。

在一些病例中,尽管SCID的遗传性病因已知,但是分子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例如,网状组织发育不全是一种重度T-B-NK-型SCID,通常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一些类型由线粒体酶(腺苷酸激酶-2 [adenylate kinase-2, AK2])中的突变引发。[23]通过AK2突变引发SCID的分子机制属未知情况。

在约 6.5% 的 SCID 患儿中,遗传性病因仍然未知。[3]尽管在一些SCID类型中,B细胞数量通常为正常,但是由于缺陷T细胞的辅助作用它们在功能上通常为异常。

病理生理学

根据是否存在 B 细胞,SCID 可分为 2 大类。[5][7]根据是否存在自然杀伤 (NK) 细胞,可对这两类进一步划分。[24]

T-B+NK-:

  • X连锁型SCID由共同γ链(γ-c链)(γ-c链是IL-2,IL-4,IL-7,IL-9,IL-15,和IL-21受体的信号分子)缺陷引发,并导致T细胞与NK细胞发育受限。

  • 常染色体隐性T-B+NK-型SCID的病因JAK3基因突变,JAK3和γ-c链偶联,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途径。

  • CD45 对通过 T 细胞受体 (T-cell receptor, TCR) 进行信号传导至关重要。[3]

T-B+NK+:

  • IL-7受体对IL-7诱导的T细胞发育和增殖是必不可少的。

  • TCR信号转导蛋白(如CD3)缺陷也会引发SCID。

  •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型SCID的病因为T细胞内有毒核苷酸代谢物积累。

T-B-NK+:

  • 涉及 DNA 修复与重组的基因(例如,重组激活基因 [RAG1 或 RAG2]、Artemis/DNA 交联修复 1C [DCLRE1C]、DNA 连接酶 IV 与 Cernunnos/XLF)缺陷会引发 SCID,因为对于 T 细胞与 B 细胞受体的产生而言,它们是必不可少的。[21]

T-B-NK-:

  • 网状组织发育不全可能因 AK2 缺陷导致,但其潜在病理生理学仍不明确。[23]

  • 腺苷脱氨酶缺陷SCID因淋巴细胞内有毒代谢物质的积累而引发。

分类

流式细胞术分类系统[3][4][5]

最常采用的 SCID 分类方法是依据外周血中是否存在 B 细胞与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 NK) 细胞,这可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来确定。[3][4][6]根据存在(+)或不存在(-)B细胞将SCID分为两大类。[5][7]根据是否存在 NK 细胞,可对这两类进一步划分。下述例子通过使用这一分类系统阐明了一些常见SCID病因。

T-B-NK-:

  • 腺苷脱氨酶(ADA)缺陷

  • 网状组织发育不全(腺苷酸激酶-2缺陷)

T-B-NK+:

  • 重组激活基因(RAG1或RAG2)缺陷

  • Artemis/DNA交联修复1C(DCLRE1C)或Athabascan重症联合免疫缺陷(ACID)

  • DNA连接酶IV缺陷

  •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 PKcs)缺陷

  • Cernunnos/XRCC4样因子(XLF)缺陷

T-B+NK+:

  • 白介素-7(IL-7)受体α链缺陷

  • CD3δ突变

  • CD3ϵ突变

  • CD3γ突变

  •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

  • Coronin 1A缺陷

  • CD45缺陷

T-B+NK-:

  • 共同γ链缺陷

  • Janus激酶(JAK)3缺陷

  • CD45缺陷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