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通常情况下,根据典型病史及体检结果就能够做出诊断。

病史

典型的AK病例:一名四十多岁的男性,浅肤色,自幼年时期就经常在户外活动,而且从来未采取过日光防护措施。

生活在低纬度地区、具有DNA基因不稳定以及黑色素缺乏(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I型、II型白化病以及着色性干皮病)的人群中AK更为普遍流行。[14][15][16][17]

体格检查

日光暴露部位包括前额、头皮秃发处、耳部、下唇、手背及前臂处可见单发或多发皮损。皮损通常为肤色、淡黄色或红色、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小的(1至5mm大小)表面粗糙的鳞屑性斑疹或斑块。寻常型光化性角化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寻常型光化性角化病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光化性唇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光化性唇炎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

皮损经搔抓后可能出现轻微瘙痒、刺痛或出血。

其他表现包括:

  • 表面角化过度的鳞屑性皮损(角化过度型AK)角化过度型光化性角化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角化过度型光化性角化病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

  • 类似于日光性黑子的边界清楚的鳞屑性褐色皮损(色素型AK)[1]

  • 类似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以及早期恶性黑素瘤的皮损(播散性色素型AK)[5]

  • 肤色、乳头瘤样、突起于皮面的疣状丘疹(疣状AK)

  • 非常轻微的鳞屑样斑块,其下皮肤薄而发亮(萎缩型AK)

  • 紫红色、边界清楚的丘疹,表面可见细小白色条纹(扁平苔藓样或苔藓样AK)

  • 高出皮肤表面的肥厚性锥形突起(皮角)

  • 下唇至唇角接合处可见红斑鳞屑性粗糙面,其上可发生硬化、皲裂和溃疡(光化性唇炎)。[1][4]

还可见到其他光损伤皮肤体征。

辅助检查

只有当临床检查结果不符合典型的AK表现时,才需要做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下,AK皮损表现为草莓样图案,[48]包括红斑样背景、粉色至红色的假网格、毛囊周围细小的波状血管、白色至黄色鳞屑以及充满黄色角质栓的毛囊,周围绕以白色晕圈。面部AK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CC)的早期征象可能包括毛囊周围点状血管、星芒图案以及聚合性角化性毛囊。[49]

如果临床体检和皮肤镜结果都不是典型的AK表现而又怀疑可能进展为SCC时,可以进行皮肤活检;但只有极少数情况才需要活检。AK进展为SCC的主要临床标准为:硬化/炎症、直径>1cm、快速增大、出血、红斑以及溃疡。次要标准为:色素沉着、可触及、疼痛、瘙痒以及角化过度。[5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