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UVB暴露、浅肤色和白化病、年龄>40岁、男性、着色性干皮病、免疫抑制。

单发或多发鳞屑性斑疹或斑块

通常情况下,皮损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表现为粉红色、肤色或淡黄色、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小的(1至5mm大小)表面粗糙的鳞屑性斑疹或斑块。寻常型光化性角化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寻常型光化性角化病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

表面角化过度的鳞屑性皮损

看起来像是角化过度的病变。角化过度型光化性角化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角化过度型光化性角化病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

边界清楚的鳞屑性褐色皮损

类似于日光性黑子,为色素型AK。[1]

类似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及早期恶性黑素瘤的皮损

可能是播散性色素型AK。[5]

高出皮肤表面的肥厚性锥形突起

是典型的皮角。

下唇至唇角接合处可见红斑鳞屑性粗糙面,其上可发生硬化、皲裂和溃疡

是典型的光化性唇炎。[1][4]光化性唇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光化性唇炎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皮肤科与皮肤外科提供 [Citation ends].

皮损位于日光暴露部位

前额、秃发处、耳部、下唇、手背及前臂是最常受累的解剖部位。[37]

肤色、乳头瘤样、突起于皮面的疣状丘疹

是典型的疣状AK。

非常轻微的鳞屑样斑块,其下皮肤薄而发亮

是典型的萎缩型AK。

紫红色、边界清楚的丘疹,表面可见细小白色条纹

是典型的扁平苔藓样或苔藓样AK。

其他诊断因素

皮肤日光损伤的证据

日光暴露部位更容易出现日光弹力纤维变性、皮肤皱纹。[4]

瘙痒或出血

可能出现轻微瘙痒。

皮损经搔抓后可能会出血。

危险因素

慢性UVB暴露

会导致角质形成细胞DNA受损,并诱导抑癌基因p53突变从而导致受损DNA的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并不断克隆增殖。[30][35][36]

超过80%的AK发生在头颈部、前臂伸侧及手背(慢性紫外线暴露部位)。[37]

发生AK的风险与纬度高低呈反比;即离赤道(零纬度)越远,发生AK的风险越低。[38][39]

浅肤色、长有雀斑或是白化病

黑色素吸收UVB从而保护人体皮肤避免发生AK。[27][29]浅肤色(FitzpatrickI型和II型皮肤)人群发生AK的风险是深肤色人群的6倍。[21]儿童时期长雀斑会增加AK发生的风险。[15][16][40]

急性日光暴露后,皮肤被晒伤但没有晒黑的患者发生AK的风险是那些皮肤被晒黑但没有晒伤患者的两倍。[21]

年龄大于20岁的白化病患者中AK的发生率为91%。[14][15][16][41]

年龄大于40岁

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中有90%的人至少有一处AK皮损,与之相比,30岁左右的患者中AK的发生率只有10%。[4][13]

男性

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AK。[18][19][20]

免疫力低下

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侵袭性AK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250倍。[41][42]

着色性干皮病

年轻时发生AK的风险较高。[4][15][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