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证据

证据评分

    证据 A

    皮损清除: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双氯芬酸在使用3个月和6个月时,皮损完全清除率可分别达到40%和45%(P=0.38),组织病理学的清除率可分别达到30%和40%(P=0.16),提示6个月的长期治疗并不能显著影响患者预后。[102]

    证据 A

    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与单独使用赋形剂乳膏每日1次或双氯芬酸/HA每日2次、最多12周相比,0.5%氟尿嘧啶/10.0%水杨酸复方制剂一天使用1次、最多12周具有更好的持续临床疗效。然而,0.5%氟尿嘧啶/水杨酸组不良反应更常见,尽管并没有因此而导致治疗中断。[106]

    证据 B

    光化性角化病的预防:有中等质量证据表明,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安慰剂相比,每天使用防晒霜连续7个月时在降低新发日光性(光化性)角化病的风险方面似乎更有效,在40岁以上患者中还能促进皮损消退。

    证据 B

    皮损清除: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在AK皮损清除方面,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凝胶比赋形剂凝胶更有效。在一项双盲RCT研究中,与赋形剂(0%)相比,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治疗后AK皮损数目与基线相比,中位数百分比减少了75%到100%(P<0.0001)。[108]

    证据 C

    皮损清除:有低质量的证据表明,以2.5%透明质酸凝胶为基质的3%的双氯芬酸钠每日外用2次,共治疗90天,1年后进行随访,有79%患者达到了目标皮损的完全清除,有30%患者达到了渐增皮损的完全清除。[103]

    证据 C

    皮损清除和不良反应:有低质量证据表明,要达到皮损清除,外用5%氟尿嘧啶霜较3%双氯芬酸凝胶更有效,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在一项双向研究中,评估了30例患者中3%双氯芬酸凝胶连用90天与5%氟尿嘧啶霜连用28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结果发现氟尿嘧啶与双氯芬酸的皮损清除率分别为98%和89%,达到至少66%皮损清除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0%和93%。据报道83%的患者氟尿嘧啶治疗侧出现了严重红斑,而双氯芬酸治疗侧只有27%。22%的患者氟尿嘧啶治疗侧出现了疼痛、刺痛等症状,而双氯芬酸治疗侧为11%。79%的患者非常满意或完全满意双氯芬酸的治疗效果,而氟尿嘧啶满意度只有68%。[104]

    证据 C

    皮损清除:有低质量证据表明,0.05%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在71%的皮损中可达到临床完全清除。在一项双盲RCT研究中,与赋形剂相比,经0.05%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治疗的皮损有71%都达到了临床完全清除(P<0.0001)。治疗第85天时,与使用赋形剂的患者(17%)相比,使用该浓度的患者有67%达到了临床清除,其中5个皮损中至少有4个经过治疗(P=0.0185)。[10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