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复视

在斜视中,复视(复视觉)为双眼复视(即仅在双眼均睁开时存在)。

如闭上一只眼仍存在复视,则很可能不是斜视引起的。

水平复视提示内斜视或外斜视,而垂直复视则提示上斜视或下斜视。

由于抑制的原因,斜视儿童可能无复视。

眼偏视

眼偏斜检查可发现显性斜视;但解读检查结果应谨慎,因为内眦赘皮、宽鼻梁、或眼睑畸形可错误地传达目偏视的信息,尤其是幼儿和亚洲人群。

弱视

儿童斜视可能引起抑制非注视眼生成图像(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一只眼的视觉输入被忽略),进而导致弱视(解剖学上正常的眼因抑制引起的视力下降)和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如未加以充分治疗)。[13]

虽然弱视一般在 7 岁以下儿童中形成,但尚无公认的年龄上限,其在视觉发展成熟之前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视觉成熟的患者通常不发生弱视。

其他诊断因素

异常眼球运动

可见于儿童,由其父母和密切接触者发现。

视觉模糊

看到 2 个不同物体的图像叠加的现象。罕有报告,通常为短暂性症状。

视疲劳

尽管并非斜视的特异性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患者会诉视疲劳(眼不适)伴“眼睛疲劳”或头痛。他们也可能注意到存在“拉扯感”并且在眼睛偏斜时有察觉。

一只眼的间歇性闭合

一些儿童(尤其患有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会间歇性闭上一只眼,尤其是在户外阳光下。

颅神经麻痹

获得性麻痹性斜视与支配眼外肌运动的 3 对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中的一对或多对功能障碍有关。可通过详细的颅神经检查确定。

动眼神经(第 III 颅神经)麻痹的特征是外斜视、下斜视、上睑下垂及可能的瞳孔散大(瞳孔扩张)。外展神经(第 VI 颅神经)麻痹的特征是内斜视和受累眼外展幅度降低。滑车神经(第 IV 颅神经)麻痹的特征是上斜视、眼球内收时上转受限及可能的受累眼外旋。

危险因素

斜视家族史

有证据表明共同性斜视可遗传,尽管似乎涉及到多个基因。

研究发现约 30% 的斜视患者有一名亲属患病,[10]而且大部分家庭的斜视类型一致(如内斜视或外斜视)。

早产

早产会增加发生斜视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在一组无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 的早产儿中,12% 在 11 岁时出现斜视。[11]另一项研究发现 13.5% 的早产儿出现斜视,其中内斜视 (77.6%) 比外斜视 (22.4%) 更常见。[12]

具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 ROP,一种影响早产儿视网膜脉管系统发育的疾病,可能导致较差的解剖结构和视觉效果)史的患者其斜视的发生率更高。ROP 的严重性增加使斜视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8]在需要冷冻疗法治疗该病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在早产儿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增加发生斜视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患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儿童斜视发病率为 34%,相比之下,无此类并发症患者的发病率仅为 9.4%。[12]

屈光不正

未经矫正的远视是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危险因素。在远视中,眼球调节可使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图像。眼球调节伴眼会聚(眼球内转);如需大幅度调节,则会摧垮代偿机制,形成内斜视。

一只眼视力低下(因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可破坏旨在保持眼球一致的双眼视像融合机制。这通常可导致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发生外斜视,以及在幼儿中发生内斜视。

对于婴儿斜视,屈光不正不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