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治疗取决于视觉异常的类型和病因,并且遵循眼科评估医生的指导。
儿童出现斜视可妨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如深度视觉和立体视觉。只有在幼年成功治疗斜视的情况下,未充分发育的双眼视觉功能才可得以正常发育或恢复。
矫正屈光不正
所有斜视患者应进行视敏度评估;如存在严重屈光不正,应使用眼镜或接触镜进行矫正。
这可能导致调节性内斜视(矫正远视)和某些间歇性外斜视病例中双眼重新对准。在儿童中,需要在睫状肌麻痹情况下(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眼药水 30 分钟后,如 1% 环戊通)测量屈光不正。
治疗弱视
虽然弱视一般在 7 岁以下儿童中形成,但其在视觉发展成熟之前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且并不影响成人时才出现斜视的患者。
应在儿童期间进行弱视治疗,并在青少年期间考虑进行弱视治疗。该治疗成功治愈成人弱视的证据不佳。
如存在弱视,应先于或结合斜视矫正一起进行治疗,因为已经表明,与中度或重度弱视患者相比,轻度或无弱视患者的手术眼位对准成功率较高。[17]
治疗包括用眼罩将健侧眼遮住,或通过光学装置(即眼镜)或药物手段(1% 阿托品眼药水)或两者联合使用以抑制健侧眼。一项系统性综述的证据表明,就治疗斜视性弱视而言,遮盖联合佩戴必要的屈光矫正装置似乎比单独屈光矫正更有效。[13]
治疗复视
患有斜视的儿童可能因非注视眼生的成图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一只眼的视觉输入被忽略)而导致不存在复视。
遮盖:尽管用眼罩遮盖一只眼即可治疗复视,但这很少用作长期的解决方案。弱视儿童遮盖健侧眼,非弱视儿童则遮盖无偏斜眼。如无弱视也无偏斜眼存在,则交替佩戴眼罩。为了防止弱视的发展,每天使用眼罩的时间应限于 2-3 小时。由于存在发生弱视的风险,间歇性外斜视中应该谨慎使用眼罩。
棱镜:用于急性发作的斜视儿童,以促进融合(双眼的图像叠加)和避免弱视,但对间歇性外斜视几乎毫无用处。对成年人来说,可用于治疗复视。棱镜可改变光线的路径,取代给定物体的图像。因此当两眼的视轴线不一致时,棱镜可用于重叠双眼的图像,从而使其融合。由于棱镜不改变双眼的位置,因此它们在棱镜下仍偏斜。在共同性斜视(不同的注视位置偏斜角度恒定)和偏斜角度很小时,棱镜的效果最好。
治疗间歇性外斜视[18]
过度矫正疗法:可嘱咐配备高于所需负光焦度的眼镜。
遮盖:由于存在发生弱视的风险,应谨慎使用。弱视患者遮盖健侧眼,非弱视患者则进行交替佩戴眼罩,每天 2-3 小时。
这两种技术均可使用,如一个失败,应考虑另一个。[19]
视轴矫正法
已证明视轴矫正法(经培训提高会聚能力)可帮助会聚功能不足的患者。这些训练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但一篇综述性文章发现,就治疗其他类型的斜视而言,无科学证据支持视轴矫正法的使用。[20]事实上,如视轴矫正法延迟标准治疗的实施,则可能对患者有害。
根本病因的治疗
由于继发性斜视可由许多潜在病理变化(如颅神经麻痹和核上瘫、Graves 病、眼眶骨折以及重症肌无力)所致,因此确定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大部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斜视病例的确认性疗法是眼外肌手术,尤其是当斜视已经稳定存在数月时。婴儿斜视、共同性斜视、知觉性斜视以及所有稳定偏视(包括麻痹性斜视)均应考虑手术干预。对于获得性偏视(如麻痹性),在进行手术之前等待 6-12 个月(潜在自发恢复和稳定)至关重要。
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增加(加强)或降低(削弱)肌肉的功能。这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虽然可使用多种外科技术,但最常见的是退缩术(将肌肉系带移向眼球后方)以削弱肌肉,以及切除术(切除部分肌肉)以加强肌肉。在很难预测术后治疗效果的病例中,使用可调节缝线可能有益。但尚无研究证实该技术优于标准(不可调节)眼部肌肉手术。[21]
通过咨询眼科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及何时手术,而且一些患者中情况可能较复杂。
A 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酯酶竞争剂,可导致化学去神经。如果肌肉注射,可造成迟缓性麻痹。由于该效果是暂时的,而且肌肉功能通常在 2 个月内恢复,有望改变经常使用 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斜视这一情况。该种情况的一个示例是,为了在治愈急性损害时对准眼睛,向内直肌注入 A 型肉毒杆菌毒素以削弱该肌肉,进而减轻继发于外展神经急性麻痹的(导致外直肌瘫痪)斜视。然而,对于因并发症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重复注射 A 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手术的长期替代治疗。一项研究描述了在多达 68 次注射的长期斜视治疗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2]
A 型肉毒杆菌毒素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类型的斜视治疗中,是治疗术后残留性斜视、急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继发于外展神经麻痹的斜视)以及活动性甲状腺性眼疾病(Graves 病)的最有效疗法。尽管其已用于治疗小至中等角度的婴儿内斜视(< 40 棱镜屈光度),但 A 型肉毒杆菌毒素并不被认为是这种类型斜视的标准疗法。对于大部分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治疗优于使用 A 型肉毒杆菌毒素进行的化学去神经法。
一则综述性文章发现,对于双眼视力较差的水平斜视患者,肉毒杆菌毒素的效果低于手术。[23]已报道对于治疗获得性内斜视和婴儿内斜视,肉毒杆菌毒素与手术之间没有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尚无证据表明肉毒杆菌毒素在治疗第 VI 颅神经麻痹急性发作中有预防性效果。在 24%-56% 患者中,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并发症包括上睑下垂和垂直斜视。
肉毒杆菌毒素也可用于治疗连续性外斜视,特别是对于以前进行多次眼部肌肉手术的患者。[2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