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起搏部位选择

传统上,右心室起搏通常是从心尖开始,这个部位容易操作而且导联可固定良好。 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该起搏部位不总能达到最佳的血液动力学结果。[14] 其他起搏部位,比如,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希氏束、希氏束旁部位和通过冠状窦的左心室起搏[28][29][30][31] 已经过研究,看起来是安全的,有希望获得更好的血液动力学结果。 但是,Protect Pace研究,一项进行两年以上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将患者分为右室心尖起搏组和右室室间隔组,结果并不支持室间隔组在保护左心室功能方面的优越性。[32]

生物起搏器

病毒载体,人胚胎干细胞和成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已被用来提供生物起搏。[33] 该治疗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试验,但仅在动物中进行,在未来有希望用于人类。

无线起搏器

起搏器导线植入失败及相关并发症一直是比较严重的临床难题。 取出故障导线相关并发症很严重,在少数病例中,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无线器械技术十分诱人。 使用自动产能系统[34] 和超声作为能量来源,[35][36][37] 目前正在动物和人类中对此进行研究。这仍主要处于试验阶段。欧洲和美国率先开展此类器械的人体植入。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526 例患者中有 504 例成功植入无线起搏器。[38] 这些起搏器符合大多数患者的预定起搏和感知要求,15 例患者中约有 1 例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