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患儿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完好者可以按需戴散光矫正眼镜,并且每年随访。 <5岁的患儿应每3-6个月检查屈光状态。
全部矫正眼镜配戴不适应的患者应当减少散光矫正程度,并同时相应调整球镜度数。 大龄儿童可以配戴软性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近10年来,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大大减少,而软性散光型角膜接触镜逐渐增加,甚至在≥0.75D的散光中也是如此。 如果儿童出现了弱视,除了全部矫正散光以改善视力外别无他法。 散光度数<0.75时可以不必配镜矫正。
此类患者需要框架眼镜全部矫正散光,不适应的患者可以减少其散光矫正的度数并同时相应调整球镜度数。 除了框架眼镜,还可以选择软性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或者如果没有禁忌,则可以选择屈光手术。 低度散光(0.50-0.75D)和高度近视或远视的患者,有时单纯矫正球镜度数即可。[1]
过去20年中,屈光手术成为解决视力问题的主流方法,包括散光。 其形式包括激光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43]
激光屈光手术进展和普及很快,并且不断有更新的技术被开发, 最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法为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更新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通过激光能量来切削角膜前表面,以重塑其形态。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提起的角膜瓣下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组织。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近视和近视散光都能进行有效矫正。[43]
轻度散光(角膜散光计<45D)能通过框架眼镜矫正。 但是,大多数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视敏度,因此需要RGP接触镜。 可能替代RGP接触镜的有piggy-back型接触镜、混合接触镜或巩膜接触镜。 对于严重和难治病例,应用角膜移植术。 角膜散光计和角膜地形图只能对角膜接触镜的弯度做大致初始估计。 最终的调整还需要用诊断性角膜接触镜评估荧光素钠染色形态来确定。
piggy-back型接触镜:如果圆锥角膜患者对RGP接触镜不耐受,可以将RGP接触镜覆在一个水凝胶晶体上以改善其舒适度,以达到足够的佩戴时间和良好的视力。 这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两种接触镜需处理和维护、角膜需要充足的氧及两种接触镜中心不易对称。[1]
混合接触镜:为了克服piggy-back型接触镜的处理难问题,混合接触镜结合硬性接触镜的光学特性和水凝胶接触镜的舒适度于一体, 既有柔软的边缘又有硬性的中心部分。 虽然它有很多潜在问题,但是在一些圆锥角膜和其他角膜变形疾病中有用。[1]
巩膜接触镜:这种接触镜是非常大的硬性接触镜,它的襻部分附在巩膜上, 可中和角膜变形,以达到良好的视力,同时用起来非常舒适且方便使用。 它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佩戴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还有价格较高。[1]
INTACS角膜植入物是能够插入到角膜基质中的微薄环, 植入后可从角膜内部改变其曲率,从而调整屈光度数。 INTACS植入术可以改善大多数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 该手术通常是安全的,但是感染性角膜炎可能是威胁视力的并发症。[44]
轻中度圆锥角膜可以行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通过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表层而调整其角膜地形图。 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可以改善角膜形态和视力,维持至术后2年以上。[46]
为圆锥角膜稳定至少一年的患者考虑白内障手术时,如果最大角膜曲率计读数不超过 55D,则可以植入散光型眼内人工晶状体。[50]
角膜移植术分为穿透(全层角膜)或深板层(部分厚度角膜移植)两种方式。 严重或难治病例应考虑手术治疗, 受体角膜完整(包括角膜上皮或内皮)时才建议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虽然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较穿透角膜移植手术难,但是前者愈合时间短,因此,优先考虑。[29]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愈合过程长,可长达1年, 其间患者的屈光不正可能会有很大的波动,因此,最好待屈光度数相对稳定时再行屈光不正矫正。 总的来说,轻度散光可以配镜矫正,高度散光通常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大多数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有角膜变形,需要RGP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 建议手术后至少3个月以后再配戴角膜接触镜,因为植片的边缘微微高于周围的植床,这可能会导致RGP接触镜佩戴出现问题。 因此,最好待角膜缝线拆除以后。[1]
这些类型的接触镜可以应用,但有促进角膜血管生长的作用。 因此,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更好。[1]
大多数角膜外伤或瘢痕的患者有角膜变形,需要配戴RGP接触镜矫正其屈光不正。 角膜接触镜可以中和角膜曲率,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1]
框架眼镜或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可能不能达到满意的视力,但是轻度散光患者可以尝试。 角膜散光计和角膜地形图只能对角膜接触镜的弯度做大致初始估计。 最终的调整还需要用诊断性角膜接触镜评估荧光素钠染色形态来确定。
因为角膜外伤能导致多种角膜变形,每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不同。 除了RGP接触镜,还可以用piggy-back型、混合型或巩膜接触镜, 这些接触镜的优点是可以解决舒适度问题并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缺点和不足之处在下面讨论。
piggy-back型接触镜:将硬性接触镜覆在水凝胶接触镜上以解决舒适度问题,保证足够的佩带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视力。 这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两种接触镜需处理和维护、角膜需要充足的氧及两种接触镜中心不易对称。[1]
混合接触镜:为了克服piggy-back型接触镜的处理难问题,混合接触镜结合硬性接触镜的光学特性和水凝胶接触镜的舒适度于一体, 既有柔软的边缘又有硬性的中心部分。 虽然它有很多潜在问题,但是在一些圆锥角膜和其他角膜变形疾病中有用。[1]
巩膜接触镜:这种接触镜是非常大的硬性接触镜,它的襻部分附在巩膜上, 可中和角膜变形,以达到良好的视力,同时用起来非常舒适且方便使用。 它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佩戴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还有价格较高。[1]
角膜移植术分为穿透(全层角膜)或深板层(部分厚度角膜移植)两种方式。 严重或难治病例应考虑手术治疗, 受体角膜完整(包括角膜上皮或内皮)时才建议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虽然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比穿透角膜移植手术操作难度大,但是其愈合过程时间短,因此优先考虑。[29]
翼状胬肉是结膜组织的良性增生组织,常见于鼻侧巩膜,也可见于颞侧。 翼状胬肉能导致屈光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视力,其机制不完全清楚。 翼状胬肉也可以改变角膜地形图,使角膜在水平径线上变平,从而导致散光。 翼状胬肉的大小与所导致的散光度数相关。 小翼状胬肉导致的低度散光可以尝试配镜矫正。[53]
大的翼状胬肉可以造成角膜散光,角膜表面不对称和不规则。 占角膜半径45%以上的翼状胬肉能导致显著的散光。 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指征之一是视力下降。 手术通常能减少散光,改善角膜地形图及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和对称性。
眼睑压力可以导致角膜地形图短期或长期的改变, 这些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和角膜散光形成与一些常见眼睑疾病相关(如霰粒肿、毛细血管瘤)。 眼睑位置异常(如上睑下垂)和眼睑手术也可以导致角膜地形图改变和散光形成, 疗原发眼睑疾病(如霰粒肿切除术、上睑下垂修复术)可以减少散光度数。
一些眼部手术也能造成散光。 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散光,散光的程度与角膜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因此,伤口愈合快、角膜变形小的小切口更优。 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巩膜扣带术和其他的眼科手术也能改变角膜表面曲率而引起散光。 散光度数低时可配戴框架眼镜和接触镜矫正。[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