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有下腰痛发作病史,且与当前发作有相关性,应考虑诊断为复发性下腰痛。
应详细了解患者下腰痛既往治疗史,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用药史、注射史、脊柱推拿或手术治疗等情况。
定义为急性/亚急性下腰痛。急性期<4 周,亚急性期是 4 至 12 周。疼痛>12 周视为慢性腰痛。
通常,肌肉骨骼源性下腰痛不会向腿部放射,即使放射也不会超过膝关节。
如果疼痛累及膝关节以下,可能不仅仅是肌肉骨骼源性下腰痛,需要警惕神经根病变、椎管狭窄、周围神经病、血管源性跛行或是下肢本身的病变。[37]
缺乏这些体征并不能排除感染。根据病史如果怀疑感染,必须行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差,因此这些常规检查正常并不能除外神经系统受累:[43]
踝关节跖屈无力(敏感性47%,特异性76%)。
股四头肌无力(敏感性40%,特异性89%)。
跟腱反射异常(敏感性47%,特异性90%)。
下肢感觉异常(敏感性47%,特异性62%)。
检查直腿抬高实验时,患者平卧位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当有腿部疼痛放射至同侧病变的膝关节时,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神经根病变。
交叉直腿抬高实验,疼痛在抬起神经根病变对侧腿抬高时发生。
直腿抬高实验敏感性91%,特异性26%。交叉直腿抬高实验敏感性29%,特异性88%。[44]
要求患者描述其疼痛的性质,包括与肌肉痉挛相关的钝痛、咬痛、撕裂痛、烧灼痛、电击痛。非特异性下腰痛可能表现为其中任何一种。
疼痛的类型已可以提示其他病理的可能(例如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的烧灼痛可提示带状疱疹)。
可提示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一个特殊亚型,但证据不足。
屈曲位疼痛、伸展位减轻提示间盘病变或其他前方结构病变。背伸位疼痛,屈曲位减轻提示椎管狭窄、小关节病变或其他后方结构病变。
站立位或前屈位可明显发现。通常,轻度脊柱弧度改变并不引起疼痛,但严重病例可引起疼痛,需要进行手术咨询。
骶髂关节(SI)压痛以及FABER试验(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Gaenslen试验(一侧髋关节最大程度屈曲,对侧髋关节后伸)阳性提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Schober试验阳性提示腰椎屈曲活动受限。
1989美国国家健康访问调查显示体质指数(BMI)高的人群的下腰痛患病率高。BMI>27.6kg/m^2的人群发生下腰痛的风险最高。[17]
这种相关性很容易理解,随着体重增加,脊柱结构需要承担的机械压力越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